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经济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评述 | 第12-19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4-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 | 第20-22页 |
一、土地资源的特性 | 第20-21页 |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 第21页 |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一、地租地价理论 | 第22-25页 |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 第25-26页 |
三、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的经济要求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 | 第28-31页 |
一、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四象限分析模型 | 第28-30页 |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房地产市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经济角度分析 | 第31-38页 |
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31-33页 |
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33-36页 |
三、城市性质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中观经济角度分析 | 第38-40页 |
一、城市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 | 第38页 |
二、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协调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 第38-39页 |
三、城市空间形态上的要求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微观经济角度分析 | 第40-44页 |
一、容积率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要求 | 第40-42页 |
二、建筑密度与土地集约利用要求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技术方法 | 第44-52页 |
第一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技术思路 | 第44-48页 |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 第44-46页 |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技术路线 | 第46-47页 |
三、城市土地质量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 | 第48-52页 |
一、城市土地质量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二、土地交易样点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计算方法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兰州市集约程度评价及对策 | 第52-78页 |
第一节 兰州市概况 | 第52-54页 |
一、兰州市自然、社会、经济、交通概况 | 第52页 |
二、兰州商业发展概况 | 第52-53页 |
三、兰州市居住环境与区位变化 | 第53-54页 |
四、兰州市工业发展概况 | 第54页 |
第二节 兰州市土地利用集约潜力评价 | 第54-76页 |
一、土地质量的评价 | 第54-58页 |
二、土地交易样点资料处理 | 第58-67页 |
三、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计算 | 第67-76页 |
第三节 兰州市城区土地集约潜力评价结果实际意义 | 第76-78页 |
一、城市空间结构改造中的应用 | 第76页 |
二、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一、论文的重要结论和成果 | 第78页 |
二、论文的不足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一 兰州市土地定级因素指标体系与权重的确定 | 第84-86页 |
附录二 兰州市土地定级要素作用分值计算 | 第86-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