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本文的工程背景 | 第8-9页 |
| ·金属疲劳性能的研究史 | 第9-11页 |
| ·疲劳现象研究的重要性 | 第11页 |
| ·疲劳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 第11页 |
| ·疲劳现象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1页 |
| ·疲劳寿命预测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疲劳基本理论介绍 | 第14-32页 |
| ·概述 | 第14-15页 |
| ·疲劳载荷谱及处理方法介绍 | 第15-16页 |
| ·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 第16-17页 |
| ·S-N曲线 | 第17页 |
| ·疲劳累积理论 | 第17-20页 |
|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18-19页 |
| ·非线性疲劳累积理论 | 第19页 |
| ·概率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19-20页 |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讨论 | 第20页 |
| ·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 ·应力集中 | 第20-21页 |
| ·频率影响 | 第21页 |
| ·表面状态的影响 | 第21页 |
| ·应力波形的影响 | 第21页 |
| ·中间停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残余应力 | 第22页 |
| ·提高焊接钢结构疲劳性能的常用方法 | 第22-23页 |
| ·常用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 第23-30页 |
|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简介 | 第23页 |
| ·名义应力法 | 第23-24页 |
| ·局部应力-应变法 | 第24-28页 |
| ·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断裂力学方法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结构疲劳试验及试验设备发展介绍 | 第32-38页 |
| ·进行结构疲劳试验的必要性论述 | 第32-33页 |
| ·解析方法不可行 | 第32页 |
| ·靠产品实际运行获得数据不可行 | 第32页 |
| ·实验室模拟试验的好处 | 第32-33页 |
| ·结构疲劳试验方法简介 | 第33-34页 |
| ·等幅疲劳试验 | 第33页 |
| ·增幅试验 | 第33-34页 |
| ·载荷谱加载疲劳试验 | 第34页 |
| ·程序块谱加载试验 | 第34页 |
| ·随机谱加载试验 | 第34页 |
| ·本试验所用疲劳试验台介绍 | 第34-36页 |
| ·试验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34-35页 |
| ·电液伺服作动器简介 | 第35-36页 |
| ·液压工作站与油路分配器 | 第36页 |
| ·试验系统控制软件介绍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基于软件Solid works的结构疲劳分析 | 第38-46页 |
| ·建立三维模型 | 第38页 |
| ·工字梁三维建模 | 第38页 |
| ·箱形梁三维建模 | 第38页 |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8-39页 |
| ·添加约束与加载 | 第39页 |
| ·网格划分 | 第39-40页 |
| ·分析结果 | 第40-44页 |
| ·工字梁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 ·箱形梁分析结果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焊接钢结构静载试验研究 | 第46-56页 |
| ·试验准备 | 第46-50页 |
| ·试验焊接钢结构设计 | 第46页 |
| ·试件支撑方式 | 第46-47页 |
| ·理论计算 | 第47-49页 |
| ·测点布置及应变片的粘贴 | 第49-50页 |
| ·试验过程 | 第50-53页 |
| ·工字梁静载试验过程 | 第51-52页 |
| ·箱形梁静载试验过程 | 第52-53页 |
| ·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 ·工字梁的静载试验预期结果 | 第53页 |
| ·箱形梁的静载试验预期结果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焊接钢结构疲劳试验研究 | 第56-64页 |
| ·钢结构规范对疲劳计算的规定 | 第56-57页 |
| ·工字梁结构疲劳试验研究 | 第57-60页 |
| ·工字梁试验加载方式 | 第57-58页 |
| ·工字梁疲劳试验过程 | 第58-59页 |
| ·工字梁试验载荷 | 第59页 |
| ·工字梁疲劳试验预期结果 | 第59-60页 |
| ·箱形梁疲劳试验研究 | 第60-62页 |
| ·箱形梁试验加载方式 | 第60-61页 |
| ·箱形梁疲劳试验过程 | 第61页 |
| ·箱形梁疲劳试验栽荷 | 第61-62页 |
| ·箱形梁疲劳试验结果 | 第62页 |
| ·本章小节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全文总结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