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路基土洞勘察方法及处治措施适宜性研究--以桂林至阳朔高速公路段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岩溶地区异常体物探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岩溶土洞致塌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岩溶土洞塌陷处治措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6-19页 |
| 2 岩溶土洞形成机理及其分布规律 | 第19-30页 |
| ·岩溶地区土洞发育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 ·土洞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19页 |
| ·影响岩溶地区土洞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19-23页 |
| ·岩溶地区土洞形成、致塌的力学机制 | 第23-28页 |
| ·岩溶土洞形成过程 | 第23-24页 |
| ·岩溶土洞致塌的力学机制 | 第24-27页 |
| ·岩溶土洞塌陷过程及阶段 | 第27-28页 |
| ·岩溶地区土洞的分布规律 | 第28-30页 |
| ·分布密度随下伏可溶盐岩岩溶发育的强弱而增减 | 第28页 |
| ·岩溶土洞沿褶皱轴部及构造断裂带发育 | 第28-29页 |
| ·多分布在土层较薄、结构单一的地段 | 第29页 |
| ·多发生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浅或集中径流带地段 | 第29-30页 |
| 3 岩溶地区路基土洞勘察方法适宜性研究 | 第30-54页 |
| ·岩溶路基土洞地球物理勘察理论与方法 | 第30-39页 |
| ·物探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 ·物探的主要对象及特征 | 第31-32页 |
| ·高密度电法及原理 | 第32-34页 |
| ·浅层地震法及原理 | 第34-35页 |
| ·地质雷达及原理 | 第35-39页 |
| ·桂阳高速公路路基土洞勘察实例分析 | 第39-51页 |
| ·桂阳高速公路工程场地概况 | 第40-44页 |
| ·岩溶路基土洞物探勘察方法 | 第44-51页 |
| ·岩溶路基土洞物探勘察方法适宜性 | 第51-54页 |
| 4 岩溶地区路基土洞处治措施适宜性研究 | 第54-69页 |
| ·岩溶路基土洞处治方法 | 第54-56页 |
| ·桂阳高速公路路基土洞处治措施实例分析 | 第56-68页 |
| ·桂阳高速公路土洞发育的特点 | 第56-57页 |
| ·岩溶路基土洞处治模型试验 | 第57-62页 |
| ·岩溶路基土洞处治措施 | 第62-68页 |
| ·岩溶路基土洞处治措施适宜性 | 第68-69页 |
| 5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附录 | 第76-77页 |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