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苦瓜MAP30蛋白功能区段缺失体构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2页
 1 苦瓜MAP30 蛋白功能区段缺失体研究进展第10-12页
   ·MAP30 的生物活性第10-11页
   ·MAP30 的结构第11页
   ·MAP30 的重组生产第11-12页
   ·功能区段缺失体的发现第12页
   ·功能区段缺失体蛋白的优越性第12页
 2.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究进展第12-20页
   ·表达载体第13-15页
     ·复制子第13页
     ·抗性标记第13页
     ·启动子第13-14页
     ·转录终止子第14-15页
   ·表达宿主菌第15-16页
   ·重组蛋白的定位表达第16-19页
     ·细胞质表达第17-18页
       ·以可溶形式表达第17页
       ·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第17-18页
     ·分泌表达第18-19页
       ·细胞周质空间分泌表达第18页
       ·培养基分泌表达第18-19页
       ·细胞表面展示第19页
   ·pET 表达系统简介第19-20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4 实验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功能蛋白缺失体基因的亚克隆和原核表达第22-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35页
   ·材料第22-23页
     ·菌株与质粒第22页
     ·主要试剂第22-23页
     ·主要仪器第23页
   ·方法第23-35页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3-24页
     ·M1、M2、M3、M4 四个功能区段缺失体基因的亚克隆第24-26页
       ·PCR 扩增四个功能区段缺失体基因第24-25页
       ·PCR 扩增产物回收第25-26页
     ·克隆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26-29页
       ·PCR 回收产物延伸加A-Tailing第26页
       ·PCR 回收产物加A-Tailing 后与克隆载体pMD18-T Vector 的连接第26-27页
       ·E. 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7页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第27页
       ·重组质粒的少量提取第27-28页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28页
       ·菌体PCR 筛选阳性克隆第28-29页
       ·重组质粒的序列分析第29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29-31页
       ·四缺失体基因的制备第29-30页
       ·表达载体pET226 的制备第30页
       ·四缺失体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第30-31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及鉴定第31页
       ·序列分析第31页
     ·工程菌BL21(DE3)/pET-226-M1(M2、M3、M4)的构建与筛选第31-32页
       ·pET-226-M1(M2、M3、M4)质粒的制备第31-32页
       ·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32页
       ·菌体PCR 筛选阳性克隆第32页
     ·四缺失体基因的诱导表达第32-33页
     ·重组蛋白SDS-PAGE 分析(汪家政,范明,2002)第33-34页
     ·最佳表达条件分析第34页
     ·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第34-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四个功能区段缺失体基因的亚克隆第35页
   ·克隆载体的构建第35-37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7页
   ·工程菌株的构建第37-38页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第38-39页
   ·最佳表达条件分析第39-40页
   ·功能区段缺失体蛋白可溶性分析第40-41页
 3 讨论第41-44页
第三章 功能区段缺失体蛋白的分离纯化第44-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材料第44-46页
     ·菌株第44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44页
     ·溶液配方第44-45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45-46页
   ·方法第46-47页
     ·工程菌的摇瓶发酵第46页
     ·发酵液的处理第46页
     ·重组蛋白的变性、复性第46-47页
     ·重组蛋白M4的纯化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洗涤液B 中尿素浓度的确定第47-48页
   ·洗涤次数的确定第48-49页
   ·变性液配方的确定第49页
   ·复性液配方的确定第49页
   ·重组蛋白M4的纯化第49-50页
 3 讨论第50-54页
第四章 重组缺失体蛋白生物活性分析第54-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58页
   ·材料第54-56页
     ·细胞株第54页
     ·主要试剂第54页
     ·细胞培养用液第54-56页
       ·灭活小牛血清第54页
       ·青霉素、链霉素(双抗液)第54-55页
       ·RPMI-1640 基础培养基第55页
       ·RPMI-1640 血清细胞培养基第55页
       ·Hanks 液第55页
       ·0.25%胰蛋白酶第55-56页
     ·主要仪器第56页
   ·方法第56-58页
     ·重组功能区段缺失体蛋白拓扑失活活性分析第56页
     ·细胞培养(司徒镇强, 吴军正, 1996)第56-57页
       ·细胞复苏第56-57页
       ·细胞传代第57页
     ·重组功能区段缺失体蛋白复性液抗肿瘤活性分析及与MAP30 的比较第57-58页
     ·重组功能区段缺失体蛋白的细胞毒性分析及与MAP30 的比较第58页
     ·重组E.coli BL21(DE3)/pET-226-M3 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拓扑失活活性分析第58-59页
   ·抗肿瘤活性分析第59页
   ·细胞毒性分析第59-60页
   ·细胞形态观察第60-61页
   ·重组蛋白M3 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61-62页
 3 讨论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致命的飞翔--论陈染、林白个人化写作对男权的解构
下一篇:特鲁多经济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