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论女性性违法及教育转化--中国中部某城市收容教育所的调查与思考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一、绪论第12-2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2-19页
  1. 女性性违法问题的现状第12-13页
  2. 女性性违法问题的危害性第13-14页
  3. 女性性违法收容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4-17页
  4. 研究意义第17-19页
 (二) 概念界定第19-20页
  1. 性违法与女性性违法第19页
  2. 收容教育第19-20页
 (三) 个案选取的代表性第20-22页
  1. 城市的代表性第20-21页
  2. 收容教育所的代表性第21页
  3. 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第21-22页
 (四)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 文献研究法第22页
  2. 问卷调查法第22页
  3. 访谈法第22-23页
 (五) 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第23-24页
  1. 本文的重点第23页
  2. 本文的难点第23页
  3.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3-24页
二、女性性违法特征分析第24-32页
 (一) 样本与方法第24页
  1. 调查对象第24页
  2. 调查方法第24页
  3. 有效问卷的筛选第24页
 (二) 女性性违法特征举例第24-32页
  1. 女性性违法个人背景特征分析第24-26页
  2. 女性性违法群体的地域来源、城乡分布及职业构成特征第26-27页
  3. 女性性违法群体家庭情况调查第27-28页
  4. 女性性违法群体在学校接受法制教育、性教育情况的调查第28-29页
  5. 女性性违法群体的金钱观、幸福观、贞操观特征第29-32页
三、女性性违法的原因分析第32-49页
 (一) 转型期社会的消极影响第32-38页
  1. 功利化的价值取向第32-33页
  2. 社会环境的“性化”对越轨性行为的催化第33-34页
  3. 传统性价值观念的嬗变第34-37页
  4. 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导致心态失衡第37-38页
 (二) 家庭教育的异化第38-41页
  1. 家庭教育功能畸变第39页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第39-40页
  3. 缺乏情感交流第40-41页
 (三) 不公平的性别歧视第41-47页
  1. 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公第41-42页
  2. 男女双重性道德的存在第42-43页
  3. 就业过程中的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第43-47页
 (四) 性科学教育的严重滞后和缺失第47-49页
四、女性性违法的教育转化第49-61页
 (一) 女性性违法教育转化理念第49-53页
  1. 以人为本,树立人文关怀理念第49-50页
  2. 关注差异,坚持因人施教、分类管理第50页
  3. 立足就业,培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第50-51页
  4. 关注女性心理,积极开展心理矫治第51-52页
  5. 倡导社会关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第52-53页
 (二) 女性性违法教育转化策略第53-61页
  1. 法律、法规教育第53-54页
  2. 思想道德教育第54-55页
  3. 劳动教育第55-57页
  4. 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教育第57页
  5. 亲情教育第57-59页
  6. 社会帮教第59-61页
五、女性性违法收容教育之反思第61-76页
 (一) 女性性违法救治理念之思考:防大于治第61-69页
  1. 加强性知识教育,提高性文明水平第62-65页
  2. 关注女性农民工,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第65-67页
  3. 改善家庭教育,为青少年女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第67-68页
  4. 加强流动女性的法制和道德教育第68-69页
 (二) 对女性性违法收容教育制度之反思第69-76页
  1. 收容教育制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第70-71页
  2. 收容教育的决定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都集中于公安机关,缺乏外在监督和制约第71-72页
  3. 收容教育过多使用剥夺自由的管理方式,妨碍收容教育目的的实现第72-73页
  4. 注重隔离排害功能,对于改善复归功能重视不够第73页
  5. 收容教育经费不足,影响救治功能的充分实现第73-74页
  6. 出所学员就业难,影响教育转化效果第74-76页
结语第76-77页
附录第77-91页
 附录Ⅰ 访谈提纲第77-79页
 附录Ⅱ 女性性违法学员特征调查问卷第79-84页
 附录Ⅲ 收容教育女性学员之真实心声第84-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后记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尊、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奥迪铝合金车轮锻造成形缺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