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气候暖化概况 | 第11-12页 |
·气候暖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2-17页 |
·气候暖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气候暖化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气候暖化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14页 |
·气候暖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4-15页 |
·气候暖化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气候暖化对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气候暖化对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气候暖化对植物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气候暖化对树木光合作用和生长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科学问题和意义 | 第21-23页 |
2 研究地点概况 | 第23-24页 |
·种源地的自然概况 | 第23页 |
·移栽实验样地的自然概况 | 第23-24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实验方案和材料 | 第24-25页 |
·光合作用研究的方法 | 第25-26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5-26页 |
·叶面积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 第26页 |
·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质量的测定 | 第26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叶片全碳量和全氮量测定 | 第26-27页 |
·叶片可溶性糖类和淀粉测定 | 第27页 |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27页 |
·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60页 |
·气候暖化对兴安落叶松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8-37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光响应曲线的比较 | 第28-32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 CO_2 响应曲线比较 | 第32-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气候暖化对兴安落叶松水分关系的影响 | 第37-42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比较 | 第37-39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 第39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 P_n 与g_s,T_r,WUE 的关系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气候暖化对兴安落叶松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5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叶绿素含量季节变化的比较 | 第42-44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气候暖化对兴安落叶松针叶碳氮含量的影响 | 第45-50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变化比较 | 第45-46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针叶碳氮代谢的季节变化比较 | 第46-47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针叶碳氮比的季节变化比较 | 第47-48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针叶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比较 | 第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气候暖化对兴安落叶松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50-54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生长特性的比较 | 第50-51页 |
·相对生长速率与净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51页 |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比叶面积的季节变化比较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移栽样地与种源地兴安落叶松的比较 | 第54-60页 |
·种源地兴安落叶松光响应曲线和 CO_2 响应曲线的比较 | 第54-55页 |
·移栽样地与种源地兴安落叶松光合特性和生长特性的比较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6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