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大气评价论文

北方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状况第12-15页
     ·国外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体健康第17-26页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第17-18页
   ·室内空气污染的特性第18页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第18-19页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19-24页
     ·一氧化碳(CO)第19-20页
     ·二氧化碳(CO_2)第20-21页
     ·甲醛(HCHO)第21页
     ·可吸入颗粒物(PM_(10))第21-22页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第22-23页
     ·氡(Rn)第23-24页
   ·人体热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第24-25页
     ·人体热舒适第24-25页
     ·人体热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之间的关系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北方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测试与分析第26-43页
   ·测试对象概况第26页
   ·测试项目与仪器第26-27页
   ·测试方法第27-28页
   ·客观测试结果与分析第28-40页
     ·教室内自习与上课状态各项指标对比第28-30页
     ·教室上课状态各项指标分析第30-33页
     ·教室内各单项指标浓度的日变化第33-34页
     ·教室内各单项指标浓度的月变化第34-36页
     ·季节变化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第36-37页
     ·采暖季与非采暖季上课状态各项指标对比第37-38页
     ·室内人员密度、通风状况与二氧化碳浓度之间的关系第38-40页
   ·主观调查结果分析第40-41页
   ·改善教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第41-42页
     ·控制污染源第41-42页
     ·改善通风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第43-55页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特点第43页
   ·评价方法第43-45页
     ·主观评价方法第44页
     ·客观评价方法第44-45页
   ·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的灰色评价第45-54页
     ·数学模型第45-47页
     ·评价因子的选择第47页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第47页
     ·建立评价标准序列第47-48页
     ·原始数据预处理第48-49页
     ·采暖季教室内空气品质的灰色评价第49-52页
     ·非采暖季教室内空气品质的灰色评价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教室室内气流组织与污染物模拟计算第55-77页
   ·数学模型第55-56页
   ·计算模型第56-58页
   ·计算条件第58页
   ·边界条件第58-59页
   ·模拟工况第59页
   ·教室典型情况第59-65页
     ·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第60-61页
     ·CO_2浓度场分布第61-62页
     ·室内空气龄分布第62-63页
     ·PMV和PPD分布第63-64页
     ·实验与理论对比情况第64-65页
   ·教室内人员密度与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关系第65-72页
     ·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对比第66-67页
     ·CO_2浓度场的对比第67-69页
     ·室内空气龄的对比第69-70页
     ·PMV、PPD的对比第70-72页
   ·开启不同窗口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第72-76页
     ·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对比第72-73页
     ·CO_2浓度场的对比第73-74页
     ·室内空气龄的对比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录第88-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
下一篇: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