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6-11页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61页 |
| 第一章 基因组计划 | 第13-23页 |
| 1 什么是基因与基因组计划 | 第13-14页 |
| 2 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 第14-17页 |
| ·建立遗传图谱 | 第14-16页 |
| ·建立物理图谱 | 第16页 |
| ·DNA 序列测定 | 第16-17页 |
| ·基因的确定和分析 | 第17页 |
| 3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7-23页 |
| ·“Tackle all the chromosome at once” | 第17-18页 |
| ·大片段外源DNA 克隆体系 | 第18页 |
| ·确定特定的基因 | 第18-21页 |
| ·利用染色体特征研究人类基因组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鲤鱼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性 | 第23-31页 |
| 1 鲤鱼的基因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 2 性状基因的定位 | 第26-29页 |
| 3 鲤鱼的遗传连锁图谱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BAC文库及其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 第31-61页 |
| 1 大片段克隆载体 | 第31-38页 |
| ·粘粒(cosmid) | 第32-33页 |
|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 第33页 |
|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 第33-34页 |
| ·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 | 第34页 |
| ·P1 克隆系统和源于P1 的人工染色体(PAC) | 第34-35页 |
|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 | 第35-36页 |
| ·多基因转化载体系统 | 第36-38页 |
| 2 BAC 载体的发展历史 | 第38-42页 |
| 3 BAC 文库构建方法 | 第42-46页 |
| ·细菌人工染色体结构 | 第42-45页 |
| ·细菌人工染色体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方法 | 第45-46页 |
| 4 BAC 文库的鉴定 | 第46-48页 |
| ·BAC 克隆的鉴定 | 第46-47页 |
| ·BAC 克隆稳定性的鉴定 | 第47页 |
| ·检查DNA 文库是否含有细胞DNA 的污染 | 第47页 |
| ·BAC 文库的筛选 | 第47-48页 |
| 5 BAC 克隆的常用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 6 BAC 末端测序 | 第49-52页 |
| ·BAC 末端测序 | 第49页 |
| ·末端测序的功能 | 第49-50页 |
| ·BAC 末端分离的方法 | 第50-52页 |
| 7 BAC 文库的分类 | 第52页 |
| 8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基因组文库的应用 | 第52-57页 |
| 9 BAC 文库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57-61页 |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61-113页 |
| 实验一 黑龙江野鲤BAC 文库的构建 | 第61-8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1-72页 |
| ·材料 | 第61-65页 |
| ·方法 | 第65-72页 |
| 2 结果 | 第72-79页 |
| ·高分子量HMW DNA 的提取 | 第72-73页 |
| ·酶切条件的摸索 | 第73-76页 |
| ·酶切产物的电洗脱结果 | 第76页 |
| ·连接反应 | 第76-78页 |
| ·电转化条件的摸索和优化 | 第78-79页 |
| ·BAC 库的保存和鉴定结果 | 第79页 |
| 3 讨论 | 第79-82页 |
| 4 小结 | 第82-83页 |
| 实验二 三维PCR 法从BAC 库中调取功能基因 | 第83-10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3-94页 |
| ·材料 | 第83-86页 |
| ·实验方法 | 第86-94页 |
| 2 结果 | 第94-101页 |
| ·BAC 文库超级池和三维筛选池的构建 | 第94-97页 |
| ·引物的筛选 | 第97-98页 |
| ·三维PCR 法筛选功能基因 | 第98-101页 |
| 3 讨论 | 第101-102页 |
| 4 小结 | 第102-103页 |
| 实验三 BAC基因组文库功能基因定位技术探索 | 第103-11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3-107页 |
| ·材料 | 第103-104页 |
| ·方法 | 第104-107页 |
| 2 结果 | 第107-110页 |
| ·染色体的制备 | 第108页 |
| ·FISH 条件的摸索 | 第108-110页 |
| ·染色体显微切割条件的摸索 | 第110页 |
| 3 讨论 | 第110-112页 |
| 4 小结 | 第112-113页 |
| 结论 | 第113-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31页 |
| 附录 | 第131-137页 |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37-138页 |
| 中文摘要 | 第138-14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42-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9页 |
| 导师简介 | 第149-150页 |
| CURRICULUM VITAE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