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1 广西甜茶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广西甜茶的营养价值 | 第11页 |
| ·广西甜茶的药理作用 | 第11-13页 |
| ·广西甜茶中甜茶素和甜茶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 ·甜茶素的测定 | 第13页 |
| ·甜茶茶多酚的检测 | 第13-14页 |
| ·广西甜茶的提取技术 | 第14页 |
| ·广西甜茶的应用成果 | 第14页 |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广西甜茶甜茶素提取和脱苦工艺研究 | 第17-2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7-20页 |
| ·材料 | 第17-1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18页 |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 ·方法 | 第18-20页 |
| ·甜茶素的提取与脱苦方法 | 第18页 |
| ·甜茶素的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 ·甜茶叶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 ·超声波提取法的条件优化 | 第19-20页 |
| ·甜茶素粗提物苦涩程度的测定 | 第2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7页 |
| ·提取条件对甜茶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0-25页 |
| ·粉碎程度对甜茶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0页 |
| ·提取溶剂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提取方法对甜茶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乙醇浓度对甜茶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2页 |
| ·浸提温度对甜茶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提取时间对甜茶素提取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浸提溶剂用量(倍量)对甜茶素浸提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浸提次数对甜茶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 ·超声波提取法工艺条件优选 | 第25-26页 |
| ·最佳提取条件验证实验 | 第26页 |
| ·金属离子种类对甜茶素粗提物脱苦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 讨论 | 第27页 |
| 4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甜茶素脱苦粗提物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 第29-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9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主要设备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甜茶酸奶的加工流程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法及要点 | 第30页 |
| ·甜茶酸乳感官品质检验 | 第3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甜茶酸奶生产中工艺条件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0-32页 |
| ·甜茶素用量对甜茶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发酵剂菌种比例对甜茶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1页 |
| ·发酵剂添加量对甜茶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1页 |
| ·发酵温度对甜茶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甜茶酸奶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 ·小样试验 | 第33-34页 |
| 3 讨论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从甜茶素粗提物除苦残渣中提取甜茶茶多酚 | 第35-42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 ·材料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页 |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 ·方法 | 第35-38页 |
| ·甜茶茶多酚的提取 | 第35-36页 |
| ·甜茶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甜茶素粗提物脱苦废渣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第36-37页 |
| ·静态吸附 | 第37页 |
| ·动态吸附 | 第37页 |
| ·饱和柱解吸 | 第37-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pH对甜茶茶多酚络合物解络作用的影响 | 第38页 |
| ·大孔吸附树脂对甜茶茶多酚的静态吸附效果比较 | 第38-39页 |
| ·动态吸附试验 | 第39-40页 |
| ·流速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9页 |
| ·原液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原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0页 |
| ·饱和柱洗脱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页 |
| 4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甜茶茶多酚对食品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42-4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 ·材料和设备 | 第42页 |
| ·材料 | 第4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 ·圆滤纸片的准备 | 第42-43页 |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43页 |
| ·甜茶茶多酚抑菌效果的定性实验 | 第43页 |
| ·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 ·甜茶茶多酚抑菌作用的定性试验 | 第44-45页 |
| ·甜茶茶多酚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 | 第45-46页 |
| ·不同浸提溶剂对甜茶茶多酚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 ·不同提取方法对甜茶茶多酚抑菌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3 小结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图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