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9-16页 |
| 1 病例来源 | 第9-10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 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1页 |
| 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1页 |
| 5 病例别除及脱落标准 | 第11页 |
| 6 治疗方法 | 第11-13页 |
| 7 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13-15页 |
| 8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5页 |
| 9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5页 |
| 10 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 结果 | 第16-19页 |
| 1 总疗效 | 第16页 |
| 2 病证主症积分改变情况 | 第16-17页 |
| 3 结痂、止痛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 第17-18页 |
| 4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 第18页 |
| 5 用药安全性评价 | 第18-19页 |
| 讨论 | 第19-31页 |
| 1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论述 | 第19-20页 |
| 2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 第20-23页 |
| 3 带状疱疹的治疗概况 | 第23-27页 |
| 4 银虎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的机理探讨 | 第27-29页 |
| 5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致谢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附录: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36-37页 |
| 银虎喷雾剂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表 | 第37-39页 |
| 综述 | 第39-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