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村规民约建设研究--以HXGS村为个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前言第8-12页
第一章 村规民约的概念界定及其理论透析第12-20页
   ·村规民约的内涵第12-13页
   ·村规民约的特征第13-16页
     ·普遍性和地域性第13-14页
     ·自发性和自律性第14页
     ·模糊性和有限性第14-15页
     ·稳定性和变动性第15页
     ·外显性和内隐性第15-16页
   ·村规民约的功能第16-20页
     ·传承乡村社会文化第16-17页
     ·维护村落日常秩序第17-18页
     ·整合村庄发展资源第18-19页
     ·引领村民完善自我第19-20页
第二章 村规民约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综述第20-30页
   ·村规民约的历史沿革第20-27页
     ·村规民约的起源发展期(宋——明初)第20-22页
     ·村规民约的普及成熟期(明中期——清初)第22-23页
     ·村规民约的辉煌鼎盛期(清中叶——民国时期)第23-25页
     ·村规民约的复苏流变期(新中国成立——至今)第25-27页
   ·村规民约的研究综述第27-30页
第三章 村规民约建设的现状透视和原因分析第30-44页
   ·个案村情况简介第30-31页
   ·个案村村规民约建设的现状透视第31-37页
     ·指导思想:传统与现代相互掣肘第32-33页
     ·建设内容:规范性与随意性相悖第33-34页
     ·制定过程:民主与专制权衡较量第34-35页
     ·执行效果:正效应与负效应博弈第35-36页
     ·评判标准:道德与法律艰难协调第36-37页
   ·当前村规民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44页
     ·传统村落文化的深远影响第37-39页
     ·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积淀第39-40页
     ·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第40-42页
     ·村民整体素质的相对落后第42-44页
第四章 和谐社会视野下村规民约建设的对策探讨和框架构想第44-57页
   ·更新思想观念,服务和谐农村建设第44-46页
     ·明确政府指导作用第44-45页
     ·不断更新村民观念第45-46页
   ·规范制订程序,激发村民参与动力第46-47页
     ·激发村民主体意识第46-47页
     ·规范规约制定程序第47页
   ·完善具体内容,整合村规民约资源第47-49页
     ·生产、生活、村风内容的完善第47-48页
     ·传统、本土、现代资源的整合第48-49页
   ·发挥柔性特质,形成村庄和谐氛围第49-51页
     ·道德舆论的约束力量第49-50页
     ·思政教育的内化作用第50-51页
   ·结合村情民意,健全执行监督机制第51-53页
     ·健全执行监督机制第51-52页
     ·培育新型素质农民第52-53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村规民约建设的框架构想第53-57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村规民约的建设目标第53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村规民约的建设原则第53-54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村规民约的建设内容第54-55页
     ·和谐社会视野下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第55-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件: 调查问卷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剖实验室甲醛污染控制研究
下一篇:从他者到歌者--《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