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建设现状 | 第17-19页 |
| ·美国的高速公路服务设施 | 第17-18页 |
| ·日本的高速公路服务设施 | 第18-19页 |
| ·国内建设现状 | 第19-20页 |
| ·论文的项目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论文项目来源 | 第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计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 ·山区公路线形及安全特性 | 第23-26页 |
| ·山区公路线形特点 | 第23-25页 |
| ·山区公路安全特性 | 第25-26页 |
| ·山区旅游公路驾驶员疲劳特性 | 第26-29页 |
| ·驾驶员疲劳概述 | 第26-27页 |
| ·山区驾驶员疲劳特性 | 第27-29页 |
| ·服务设施设计与交通组织方法 | 第29-30页 |
| ·服务设施的设计原则 | 第29页 |
| ·服务设施交通组织方法 | 第29-30页 |
| ·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理论 | 第30-32页 |
| ·公路景观概述 | 第30-31页 |
| ·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31页 |
| ·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 第31-32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需求 | 第32-33页 |
| ·司乘人员的心理生理需求 | 第32页 |
| ·车辆的养护及维修需求 | 第32-33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投资及服务设施工程造价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布局研究 | 第34-44页 |
| ·旅游公路与其它公路的区别 | 第34-35页 |
| ·旅游公路的定义 | 第34页 |
| ·旅游公路与其它公路的区别 | 第34-35页 |
| ·服务设施选址原则 | 第35-36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设置间距研究 | 第36-41页 |
| ·国内外服务设施间距设置现状 | 第36-37页 |
| ·服务设施间距设置模型研究 | 第37-41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布设研究 | 第41-43页 |
| ·服务设施布设基本形式 | 第41页 |
| ·相关服务设施的总体平面布设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功能定位及规模设置研究 | 第44-59页 |
| ·现有服务设施功能调查 | 第44-45页 |
| ·服务设施功能分析及功能定位 | 第45-47页 |
| ·功能分析 | 第45-46页 |
| ·功能定位 | 第46-47页 |
| ·日本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规模确定方法 | 第47-48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规模确定方法 | 第48-58页 |
| ·旅游公路服务设施规模确定参数调查 | 第49-52页 |
| ·服务设施驶入率计算模型的改进 | 第52-55页 |
| ·停车车位数的确定 | 第55-56页 |
| ·服务设施规模的确定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交通设计研究 | 第59-79页 |
| ·山区旅游公路交通组成及特性分析 | 第59-63页 |
| ·山区旅游公路交通量及车型组成 | 第59-61页 |
| ·山区旅游公路交通流运行特点 | 第61-63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63-67页 |
| ·服务设施基本情况调查 | 第63-64页 |
| ·服务设施交通安全状况分析 | 第64-67页 |
| ·公路接入管理技术分析 | 第67-69页 |
| ·公路接入管理技术概述 | 第67-68页 |
| ·接入管理技术的意义 | 第68页 |
| ·接入管理技术的原则 | 第68页 |
| ·接入管理技术的应用 | 第68-69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 | 第69-71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内部交通组织 | 第69-70页 |
| ·山区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周边交通组织 | 第70-71页 |
| ·内蒙古S203 线敖包休息区交通组织设计 | 第71-73页 |
| ·内蒙古S203线服务设施设计实例 | 第71-73页 |
| ·方案设计思路 | 第73页 |
| ·方案设计效果评价 | 第73-78页 |
|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74页 |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74-77页 |
| ·方案排序与选优 | 第77-78页 |
| ·方案分析与总结 | 第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进展 | 第79-80页 |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摘要 | 第84-86页 |
| ABSTRACT | 第86-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