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第一章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0-22页 |
1 外毒素 | 第10-13页 |
2 胞外酶 | 第13-14页 |
3 嗜水气单胞菌的粘附因子 | 第14-16页 |
4 嗜水气单胞菌的其它毒力因子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2页 |
第二章 Red重组系统及其应用 | 第22-31页 |
1 Red重组系统的结构 | 第22-23页 |
2 Red重组的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3 Red重组策略 | 第24-26页 |
4 Red重组系统在微生物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5 Red重组技术的先进性及应用前景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31-58页 |
第一章 嗜水气单胞菌J-1株β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 | 第31-41页 |
1 材料 | 第31-32页 |
2 方法 | 第32-34页 |
3 结果 | 第34-37页 |
4 讨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英文摘要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嗜水气单胞菌β溶血素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41-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2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英文摘要 | 第49-50页 |
第三章 Ah J-1β溶血素缺失株免疫原性分析 | 第5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2 结果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英文摘要 | 第57-58页 |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