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宇宙学简介 | 第8-10页 |
·标准宇宙学模型 | 第10-14页 |
2 暗能量—观测与理论 | 第14-38页 |
·与暗能量相关的天文观测 | 第14-23页 |
·大尺度结构 | 第14-17页 |
·超新星 | 第17-21页 |
·微波背景辐射 | 第21-23页 |
·暗能量模型 | 第23-29页 |
·宇宙学常数∧ | 第24-25页 |
·Quintessence | 第25-27页 |
·Phantom | 第27页 |
·Quintom | 第27-28页 |
·相互作用暗能量 | 第28-29页 |
·重建宇宙学模型 | 第29-34页 |
·简介 | 第29-31页 |
·四类参数化形式 | 第31-34页 |
·宇宙学模型选择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近期天文观测重建宇宙学模型 | 第38-60页 |
·参数化估计方法 | 第38-39页 |
·w(z)=w_0 + w_1z重建暗能量模型 | 第39-44页 |
·数据和方法 | 第39-41页 |
·限制结果 | 第41-44页 |
·w(a)=w_0 + w_1(1-a)重建暗能量模型 | 第44-53页 |
·超新星对EOS的限制 | 第44-46页 |
·组合数据对EOS的限制 | 第46-53页 |
·Essence等对EOS的限制 | 第53页 |
·重建减速因子 | 第53-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4 重建5维宇宙学模型与暗能量 | 第60-78页 |
·Kaluza-Klein理论 | 第60-62页 |
·Kaluza理论 | 第60-62页 |
·Klein理论 | 第62页 |
·Space-Time-Matter理论 | 第62-65页 |
·5维宇宙学模型演化 | 第65-72页 |
·宇宙学观测重建5维模型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8-90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