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新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盈余管理概述第18-24页
   ·盈余管理的涵义第18-19页
     ·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第18页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界定第18-19页
   ·盈余管理的类型第19-21页
     ·经营状况不佳时虚增企业利润第19-20页
     ·经营状况良好时隐藏企业利润第20-21页
     ·制造企业稳定发展假象第21页
   ·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第21-24页
     ·盈余管理的正面效应第21-22页
     ·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第22-24页
第三章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第24-30页
   ·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作用第24-25页
     ·盈余管理影响会计准则制定的取向第24页
     ·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引导作用第24-25页
   ·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制约第25-27页
   ·会计准则诱发盈余管理第27-30页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第27-28页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第28页
     ·会计假设本身的不完善第28-30页
第四章 原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第30-41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总体现状分析第30-32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个别案例分析第32-34页
     ·PT凯地第32-33页
     ·北大青鸟环宇第33-34页
     ·中国平安第34页
   ·盈余管理动因分析第34-36页
     ·管理者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第34-35页
     ·提升企业形象第35页
     ·首发股及配股目的第35页
     ·避免摘牌第35-36页
     ·避税和维护债务契约的目的第36页
   ·盈余管理手段分析第36-41页
     ·利用关联方交易第36-38页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第38-39页
     ·利用或有事项调节利润第39页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变更调整利润第39-41页
第五章 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第41-47页
   ·新准则具体项目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第41-43页
     ·后进先出法的取消第41页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允许冲回第41-42页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第42-43页
     ·合并报表范围扩大第43页
   ·新准则的实施可能诱发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第43-47页
     ·公允价值的应用第43-45页
     ·利用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第45页
     ·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第45-46页
     ·利用固定资产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第46-47页
第六章 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7-61页
   ·研究设计第47-48页
   ·证券市场总体盈余管理水平研究第48-55页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8页
     ·模型选择第48-50页
     ·实证研究结果第50-55页
   ·分行业盈余管理水平研究第55-59页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第55-56页
     ·T检验结果第56-57页
     ·原因剖析第57-59页
   ·实证研究结论第59-61页
第七章 政策性建议第61-69页
   ·保障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第61-63页
     ·提高审计监督质量第61-62页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第62页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第62-63页
   ·对新会计准则的几点建议第63-65页
     ·建立公允价值评估机构第63页
     ·对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进行披露第63-64页
     ·统一会计政策第64-65页
   ·我国会计准则完善的初步构想第65-69页
     ·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第65-66页
     ·加强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第66-67页
     ·为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67-69页
第八章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录A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结果第73-88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的疗效评价
下一篇: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