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0-20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一) IUD 出血副反应诊断标准 | 第10页 |
(二) IUD 出血副反应中医辨证标准 | 第10-11页 |
(三) 试验对象的纳入标准 | 第11页 |
(四) 病例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病例标准) | 第11页 |
(五) 病例退出标准 | 第11页 |
三、中医症候评分、病情分级标准 | 第11-12页 |
(一)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见表1) | 第11-12页 |
(二) 病情分级标准 | 第12页 |
四、临床试验方法 | 第12-16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3页 |
(三) 标本采集时间和方法 | 第13-14页 |
(四) 标本观测仪器 | 第14页 |
(五) 观测指标 | 第14-15页 |
(六) 统计学方法 | 第15-16页 |
五、临床研究结果 | 第16-20页 |
(一) 宫宁组、消炎痛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16页 |
(二) 宫宁组、消炎痛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16-17页 |
(三) 宫宁组、消炎痛组月经情况疗效比较 | 第17页 |
(四) IUD 出血副反应人子宫内膜组织学观察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宫宁颗粒对放置IUD 大鼠子宫血管构筑的影响 | 第20-2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二) 实验条件 | 第20页 |
(三) 药品及试剂 | 第20页 |
(四) 实验仪器及器材 | 第20-21页 |
(五) IUD 制作及试剂配制 | 第21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一) IUD 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 第21页 |
(二)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1-22页 |
(三) 标本采集和处理 | 第22页 |
(四) 指标检测方法 | 第2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一) 大鼠子宫血管的染色效果 | 第22页 |
(二) 大鼠子宫壁血管构筑的共同特点 | 第22-23页 |
(三) 各实验组子宫血管构筑的比较 | 第23-25页 |
讨论 | 第25-32页 |
一、中医对IUD 出血副反应的研究 | 第25页 |
二、本研究对IUD 出血副反应发病机理的研究 | 第25-26页 |
三、宫宁颗粒药物组成及方药分析 | 第26-28页 |
四、放置 IUD 对子宫内膜血管改变的影响 | 第28-29页 |
五、宫宁颗粒作用机理探讨 | 第29-32页 |
(一) 调节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 | 第29-30页 |
(二) 调节子宫内膜局部生化物质的改变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综述 | 第35-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附录一:人子宫内膜组织学图片 | 第44-45页 |
附录二:大鼠子宫血管构筑图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