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30页 |
·概述 | 第14-15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和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提出的背景 | 第16-17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第17-18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18-25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性能指标的量化 | 第30-48页 |
·概述 | 第30页 |
·抗震设防目标和地震作用水平 | 第30-34页 |
·我国抗震规范的设防目标和地震作用水平 | 第30-32页 |
·四个地震作用水平的提出 | 第32-33页 |
·结构性能水平和“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提出 | 第33-34页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指标的量化 | 第34-40页 |
·我国抗震规范的结构性能指标 | 第34-35页 |
·结构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构性能指标的试验统计分析 | 第36-40页 |
·影响框架结构性能指标的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屈服层间位移角与纵筋配筋率的关系 | 第40-41页 |
·屈服层间位移角与轴压比的关系 | 第41页 |
·层间刚体转动位移的扣除 | 第41-42页 |
·结构性能指标的验证分析 | 第42-45页 |
·结构性能水平和地震作用水平的相关参数 | 第42-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3 弹塑性需求谱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的应用 | 第48-64页 |
·概述 | 第48-49页 |
·能力谱法和弹塑性需求谱 | 第49-55页 |
·能力曲线 | 第49页 |
·需求曲线 | 第49-52页 |
·R-μ关系研究 | 第52-54页 |
·等效阻尼比的计算 | 第54页 |
·能力谱法的基本步骤 | 第54-55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的等ζ_y延性谱法 | 第55-58页 |
·弹塑性反应谱的建立 | 第56-57页 |
·等ζ_y延性谱和等延性ζ_y谱的建立 | 第57-58页 |
·等ζ_y延性谱的抗震评估步骤 | 第58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计算分析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4 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64-80页 |
·概述 | 第64-65页 |
·几种常见的水平侧向力分布形式及其评价 | 第65-67页 |
·均匀分布 | 第65页 |
·指数分布及倒三角分布 | 第65-66页 |
·MPA法分布 | 第66页 |
·MMC法分布 | 第66-67页 |
·基于振型的侧向力分布形式 | 第67-69页 |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7-68页 |
·基于振型的水平侧向力分布 | 第68-69页 |
·基于振型的水平侧向力分布计算分析 | 第69-72页 |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考虑刚度变化的水平侧向力分布 | 第72-73页 |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73-77页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73-74页 |
·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5 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方法 | 第80-94页 |
·概述 | 第80页 |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层间能力谱法 | 第80-84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80-81页 |
·层间需求曲线的建立 | 第81-83页 |
·层间能力曲线的建立 | 第83-84页 |
·层间能力谱法的计算步骤 | 第84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计算分析 | 第84-90页 |
·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85页 |
·层间能力曲线 | 第85页 |
·阶段划分与振型分析 | 第85-86页 |
·层间需求曲线及抗震性能评估 | 第86-89页 |
·与能力谱法、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6 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94-110页 |
·概述 | 第94-95页 |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95-98页 |
·基本原理 | 第95-96页 |
·设计位移谱 | 第96-97页 |
·设计步骤 | 第97-98页 |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基于层间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98-100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98-99页 |
·薄弱层的确定 | 第99-100页 |
·设计步骤 | 第100页 |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算例 | 第100-108页 |
·按小震下结构“正常使用”设计 | 第101-102页 |
·按中小震下结构“暂时使用”设计 | 第102-104页 |
·按中震下结构“修复后使用”设计 | 第104-105页 |
·按大震下结构“防止倒塌”设计 | 第105-106页 |
·与直接基于位移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106-108页 |
·小结 | 第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7 平面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110-128页 |
·概述 | 第110-111页 |
·结构扭转效应的产生 | 第111-112页 |
·结构扭转效应计算方法 | 第112-117页 |
·偏心距法 | 第112-115页 |
·动力偏心距法 | 第115-116页 |
·平扭祸联振型分解法 | 第116-117页 |
·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水平侧向力分布计算 | 第117-119页 |
·二次分配法 | 第117-118页 |
·分层法 | 第118页 |
·动力偏心法和动力分层法 | 第118-119页 |
·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119-124页 |
·结构分析 | 第119页 |
·结构参数计算 | 第119-120页 |
·侧向力分布系数的计算 | 第120-121页 |
·推覆分析 | 第121-123页 |
·时程分析及结果比较 | 第123-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页 |
8 平面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和设计方法 | 第128-148页 |
·概述 | 第128页 |
·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扭转角能力谱法 | 第128-135页 |
·扭转位移比与扭转角的关系 | 第128-130页 |
·扭转角需求曲线的建立 | 第130-131页 |
·扭转角的计算 | 第131-133页 |
·扭转角能力曲线的建立 | 第133-134页 |
·扭转角能力谱法的评估步骤 | 第134-135页 |
·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和分析 | 第135-144页 |
·算例一 | 第135-138页 |
·算例二 | 第138-144页 |
·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144-145页 |
·扭转角能力谱法 | 第144页 |
·考虑附加扭矩影响的抗震计算 | 第144-145页 |
·小结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8页 |
9 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分析 | 第148-168页 |
·概述 | 第148页 |
·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148-151页 |
·专家判断法 | 第149页 |
·震害经验统计法 | 第149-150页 |
·理论分析计算法 | 第150-151页 |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151-154页 |
·结构体系的不确定性 | 第151-153页 |
·地震动的不确定性 | 第153-154页 |
·不规则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154-158页 |
·易损性变量的确定 | 第154页 |
·结构的能力概率 | 第154-156页 |
·结构的地震反应概率分析 | 第156-157页 |
·结构的易损性计算 | 第157-158页 |
·结构的易损性分析计算步骤 | 第158页 |
·不规则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 第158-164页 |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158-162页 |
·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162-164页 |
·小结 | 第164-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68页 |
10 结论及展望 | 第168-174页 |
·结论 | 第168-171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171-174页 |
致谢 | 第174-176页 |
附表 | 第176页 |
附表 钢筋混凝土柱屈服变形试验数据 | 第176-178页 |
附录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