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蔓荆子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部分 与蔓荆子有关的文献整理第11-18页
 1 本草学考证及原植物资源第11-13页
   ·本草考证第11页
   ·植物形态第11-12页
   ·本品性状第12页
   ·生物学特性第12页
   ·蔓荆子产地与分布第12-13页
 2 化学成分的研究第13-14页
   ·酚类第13页
   ·木脂素类第13页
   ·黄酮类第13页
   ·萜类第13-14页
 3 药理作用第14-16页
   ·镇痛作用第14页
   ·抗炎作用第14-15页
   ·降压作用第15页
   ·抗菌作用第15页
   ·祛痰作用第15页
   ·抗肿瘤作用第15页
   ·抗衰老作用第15页
   ·对微循环的作用第15-16页
   ·毒性作用第16页
   ·杀虫作用第16页
 4 炮制研究第16-17页
 5 质量评价研究第17-18页
第二部分 蔓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第18-31页
 1 仪器与材料第19-20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20-24页
   ·蔓荆子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第20页
   ·石油醚萃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第20-21页
   ·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第21-24页
   ·正丁醇萃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第24页
 3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第24-29页
   ·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第24-26页
   ·化学成分的理化数据第26-29页
 4 讨论第29-30页
   ·HPLC 条件的优化第29页
   ·乙酸乙酯相HSCCC 溶剂体系的优化第29-30页
   ·正丁醇相HSCCC 样品的粗分第30页
   ·正丁醇相HSCCC 逆流体系的选择第30页
 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部分 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蔓荆子中的四种化合物第31-42页
 1 仪器与试药第32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2-40页
   ·原理第32页
   ·色谱条件第32-33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3页
   ·线性范围考察第33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3-35页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第35-36页
   ·色谱系统精密度实验第36-37页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实验第37页
   ·方法重复性实验第37-38页
   ·加样回收实验第38页
   ·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考察第38-39页
   ·样品测定结果第39-40页
 3 讨论第40-41页
 4 小结第41-42页
第四部分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42-43页
第五部分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第48-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著作第74-78页
详细摘要第78-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药对配伍对柴胡—黄芩主要药效作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葛根地上茎提取物抗骨质疏松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