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DL柴油机机体机械加工关键工序质量保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柴油机机体机械加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现状 | 第10-11页 |
·课题目标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CA6DL 柴油机机体简介 | 第12-20页 |
·机体结构 | 第12-13页 |
·机体材料及性能 | 第13-14页 |
·关键精度要求同国外同类发动机的比较 | 第14-16页 |
·机体机械加工生产线简介 | 第16-19页 |
·生产节拍 | 第16页 |
·工厂条件 | 第16-17页 |
·整线工艺流程 | 第17-19页 |
·工艺方案的特点 | 第19页 |
·机体关键加工工序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影响机体机械加工质量的因素及主要对策 | 第20-27页 |
·设备精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工艺系统的影响 | 第21-23页 |
·合理设计工艺装备结构 | 第21-22页 |
·提高连接表面的接触刚度 | 第22页 |
·采用辅助支撑 | 第22页 |
·采用合理的装夹和加工方式 | 第22-2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3-25页 |
·温度对机体的影响 | 第23页 |
·采取的措施 | 第23-24页 |
·对车间环境温度和冷却液温度的要求 | 第24-25页 |
·磨损因素 | 第25页 |
·振动因素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顶面、缸孔及其止口的精加工工序质量保证 | 第27-43页 |
·定位方式的选择 | 第27-35页 |
·两种工艺定位方案的选择 | 第28-30页 |
·曲轴孔定位方式的比较选择 | 第30-32页 |
·固定芯轴定位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页 |
·实施效果 | 第32-35页 |
·缸孔的精加工 | 第35-39页 |
·缸孔的重要性 | 第35页 |
·缸孔精加工方式选择比较 | 第35页 |
·孔径自动测量和反馈原理及应用 | 第35-37页 |
·首件加工方法 | 第37-38页 |
·实施效果 | 第38-39页 |
·止口的精加工 | 第39-43页 |
·止口深度要求的重要性 | 第39页 |
·加工方法的比较选择 | 第39-40页 |
·止口自动测量和反馈补偿原理及应用 | 第40-41页 |
·实施效果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后端轮系孔精加工工序质量保证 | 第43-54页 |
·曲轴孔的精加工 | 第43-50页 |
·曲轴孔的技术要求 | 第44页 |
·曲轴孔加工方法的比较选择 | 第44-45页 |
·夹具的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刀具的选用原则 | 第46页 |
·拉-推-拉工艺的选择 | 第46-47页 |
·孔径控制方法 | 第47-50页 |
·实施效果 | 第50页 |
·止推面的精加工 | 第50-52页 |
·止推面的技术要求 | 第50-51页 |
·止推面加工的工序质量控制 | 第51-52页 |
·实施效果 | 第52页 |
·其它轮系孔的精加工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机油泵孔的精加工工序质量保证 | 第54-60页 |
·机油泵孔的技术要求及加工难点 | 第54-55页 |
·加工方案的选择 | 第55页 |
·采用主动测量找正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 第55-56页 |
·设备精度的选择 | 第56-59页 |
·实施效果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