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论文的思路和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研究结构和内容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概述 | 第16-30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6-25页 |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主体框架 | 第16-17页 |
·市场结构 | 第17-21页 |
·市场行为 | 第21-23页 |
·市场绩效 | 第23-25页 |
·产业组织政策 | 第25-27页 |
·产业组织政策的分类 | 第26页 |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 | 第26-27页 |
·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手段 | 第27页 |
·市场进入博弈 | 第27-28页 |
·跨国合资企业控制理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中方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与劣势的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价值链的基本结构 | 第30页 |
·优势分析 | 第30-32页 |
·劣势分析 | 第32-35页 |
第4章 优势与劣势在产业组织中的分析 | 第35-53页 |
·汽车研发(劣势)在产业组织中的分析 | 第35-40页 |
·汽车研发的市场结构 | 第35-37页 |
·汽车研发的市场行为 | 第37-39页 |
·汽车研发的市场绩效 | 第39-40页 |
·汽车生产(劣势)在产业组织中的分析 | 第40-43页 |
·汽车生产的市场结构 | 第40-42页 |
·汽车生产的市场行为 | 第42页 |
·汽车生产的市场绩效 | 第42-43页 |
·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优势)在产业组织中的分析 | 第43-53页 |
·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市场结构 | 第44-48页 |
·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市场行为 | 第48-51页 |
·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市场绩效 | 第51-53页 |
第5章 优势与劣势的博弈分析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 | 第53-59页 |
·优势换取劣势的分析 | 第53-55页 |
·加强优势以弥补劣势的分析 | 第55-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进一步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
己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