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系统开发的意义 | 第8页 |
·SCADA系统简介 | 第8-9页 |
·SCADA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9页 |
·论文的工作 | 第9-10页 |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论文中使用的理论与技术评述 | 第11-21页 |
·配电SCADA系统 | 第11-12页 |
·配电SCADA系统简介 | 第11页 |
·配电SCADA系统的特点 | 第11-12页 |
·调度SCADA软件DF8002 平台简介 | 第12-14页 |
·网络平台 | 第12-13页 |
·历史数据库平台 | 第13页 |
·实时数据库平台 | 第13-14页 |
·QT编程语言简介 | 第14-17页 |
·Qt语言的特点 | 第14-16页 |
·Qt Linguist 语言对照翻译工具 | 第16-17页 |
·IEC870-5-101 通讯规约 | 第17-20页 |
·规约概述 | 第17-18页 |
·帧格式 | 第18页 |
·非平衡式传输通讯过程 | 第18-20页 |
·TCP和UDP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1-34页 |
·系统需求说明 | 第21-22页 |
·目标 | 第21-22页 |
·用户特点 | 第22页 |
·支持设备 | 第22页 |
·支持软件 | 第22页 |
·数据采集模块需求分析 | 第22-27页 |
·目标 | 第23页 |
·功能规定 | 第23页 |
·设备管理 | 第23-24页 |
·通讯控制(通讯规约支持) | 第24-26页 |
·对性能的规定 | 第26-27页 |
·数采监控界面 | 第27页 |
·数据处理模块需求分析 | 第27-32页 |
·遥测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遥信数据处理 | 第29页 |
·电度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控制和调节功能 | 第30-31页 |
·多源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提供接口 | 第32页 |
·故障诊断模块需求分析 | 第32-34页 |
·目标 | 第32页 |
·功能需求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34-51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4-37页 |
·子系统划分 | 第34-35页 |
·SCADA系统的软件层次模型 | 第35-36页 |
·SCADA系统的Client/Server网络模型 | 第36页 |
·系统硬件及操作系统支持 | 第36-37页 |
·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37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7-43页 |
·程序处理流程 | 第38页 |
·通讯规约的处理 | 第38-39页 |
·双机切换 | 第39-40页 |
·数采监控界面 | 第40-43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43-47页 |
·与数据采集模块的通信 | 第43-44页 |
·数据的分类处理 | 第44-45页 |
·统一命名规则 | 第45页 |
·控制操作 | 第45-46页 |
·多源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配电故障诊断 | 第47-51页 |
·模块的整体设计 | 第47页 |
·配电线路拓扑关系的建立 | 第47-49页 |
·故障识别的启动 | 第49页 |
·故障分析算法描述 | 第49-51页 |
第五章 运行测试 | 第51-58页 |
·跨平台测试 | 第51-52页 |
·通讯规约测试 | 第52-53页 |
·数据处理容量测试 | 第53-54页 |
·系统性能指标测试 | 第54页 |
·故障诊断测试 | 第54-5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