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8页 |
| 引言 | 第18-19页 |
| 1 绪论 | 第19-49页 |
| ·黄柏的资源价值及其培育 | 第19-25页 |
| ·黄柏原植物及分布 | 第19-20页 |
| ·黄柏的功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20-21页 |
| ·黄柏的生态学特性 | 第21页 |
| ·黄柏的生物学特性 | 第21-22页 |
| ·黄柏的资源培育 | 第22-23页 |
| ·黄柏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第23-24页 |
| ·黄柏的市场前景及效益 | 第24-25页 |
| ·发育生物学与再生 | 第25-29页 |
| ·发育生物学 | 第25页 |
| ·生物的再生现象 | 第25-27页 |
| ·植物的再生 | 第27-29页 |
| ·林木剥皮再生的形态学与解剖学 | 第29-33页 |
| ·林木剥皮再生的形态学 | 第29-30页 |
| ·林木剥皮再生的解剖学 | 第30-33页 |
| ·林木剥皮的光合生理 | 第33-42页 |
| ·林木的光合特性 | 第33-34页 |
|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应用 | 第34-37页 |
| ·林木光合同化物的分配与调节 | 第37-40页 |
|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林木C分配研究中的应用 | 第40-42页 |
| ·剥皮再生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环剥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3页 |
| ·主干剥皮对用皮类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剥皮再生对木本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 ·影响林木剥皮再生的因素及林木剥皮再生的调控 | 第44-48页 |
| ·影响林木剥皮再生的因素 | 第44-46页 |
| ·林木剥皮再生的调控 | 第46-48页 |
| ·黄柏及其剥皮再生文献计量 | 第48-49页 |
| ·黄柏文献计量 | 第48页 |
| ·剥皮再生文献计量 | 第48-49页 |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49-5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9-50页 |
| ·选题背景 | 第49-5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50页 |
| ·技术路线 | 第50-51页 |
| 3 试验区概况 | 第51-54页 |
| ·主要试验区—荥经县自然概况 | 第51-54页 |
| ·地理位置 | 第51-52页 |
| ·地形地貌 | 第52页 |
| ·气候 | 第52页 |
| ·水文 | 第52页 |
| ·植被 | 第52-53页 |
| ·土壤 | 第53页 |
| ·黄柏资源 | 第53-54页 |
| ·多点试验区概况 | 第54页 |
| 4 黄柏剥皮再生的形态学与解剖学 | 第54-62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55-56页 |
| ·黄柏剥皮再生的形态学 | 第55页 |
| ·黄柏幼茎的解剖学 | 第55页 |
| ·黄柏剥皮再生的解剖学 | 第55-56页 |
| ·黄柏再生组织中叶绿体的发生与解体 | 第56页 |
| ·结果 | 第56-62页 |
| ·黄柏剥皮再生的形态学 | 第56-57页 |
| ·黄柏幼茎的解剖学 | 第57-58页 |
| ·黄柏剥皮再生的解剖学 | 第58-61页 |
| ·再生组织中叶绿体的发生与解体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页 |
| 5 剥皮对黄柏光合特性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 第62-7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63-66页 |
| ·剥皮对黄柏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 ·剥皮对~(14)C-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影响 | 第64-6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 ·剥皮对黄柏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6-71页 |
| ·剥皮对~(14)C-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影响 | 第71-74页 |
| ·小结 | 第74页 |
| 6 剥皮对黄柏生长和性能的影响 | 第74-80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75-76页 |
| ·黄柏再生皮与原皮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 | 第75-76页 |
| ·剥皮对黄柏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0页 |
| ·黄柏再生皮与原皮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含量比较 | 第76-77页 |
| ·剥皮对黄柏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7-79页 |
| ·新皮生长过程中的其他变化 | 第79-80页 |
| ·小结 | 第80页 |
| 7 影响黄柏剥皮再生的因素 | 第80-98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1-83页 |
| ·试验材料 | 第81页 |
| ·试验设计 | 第81-82页 |
| ·剥皮效应评价指标 | 第82页 |
| ·数据处理 | 第82-8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83-97页 |
| ·包扎方式和剥皮方式对再生的影响 | 第83-85页 |
| ·剥皮时间、解膜时间对再生的影响 | 第85-90页 |
| ·剥皮强度对再生的影响 | 第90-91页 |
| ·剥皮天气对再生的影响 | 第91-92页 |
| ·树干状况对再生的影响 | 第92页 |
| ·树龄对再生的影响 | 第92-93页 |
| ·剥皮操作对再生的影响 | 第93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再生的影响 | 第93-94页 |
| ·各因子与愈合率的相关性 | 第94-97页 |
| ·小结 | 第97-98页 |
| 8 剥皮再生技术体系构建 | 第98-103页 |
| ·剥皮再生技术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98-99页 |
| ·剥皮再生技术体系构建思路 | 第99页 |
| ·剥皮再生技术体系建设 | 第99-103页 |
| ·多点多年试验 | 第100-101页 |
| ·剥皮再生经营措施体系 | 第101-103页 |
| ·黄柏剥皮再生操作技术规程 | 第103页 |
| ·技术培训体系 | 第103页 |
| ·小结 | 第103页 |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 ·结论 | 第103-104页 |
| ·对前人工作的补充与发展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8页 |
| 致谢 | 第118-120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0-122页 |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2-124页 |
| 附录 | 第124-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