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 | 第13-14页 |
2 水污染治理方法的发展 | 第14-16页 |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 | 第15-16页 |
3 人工湿地中的污水的植物修复 | 第16-20页 |
·人工湿地中无机营养元素的植物修复 | 第17页 |
·人工湿地中植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 | 第17-20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 | 第18页 |
·植物根际微环境与重金属污染 | 第18-19页 |
·植物的挥发、还原解毒和根系的吸收固定作用 | 第19-20页 |
·人工湿地中植物对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修复作用 | 第20页 |
4 湿地植物修复污染水体的研究展望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水生观赏植物对城市污水的修复研究 | 第22-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水生观赏植物对城市污水中总氮的净化效果 | 第24-25页 |
·水生观赏植物对城市污水中总磷的净化效果 | 第25页 |
·水生观赏植物对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处理时间对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和净化有机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水生观赏植物对重金属的净化效果 | 第27-29页 |
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水生植物对电镀废水的修复研究 | 第30-74页 |
1 优势种筛选 | 第31-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设计和运行 | 第32-3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3页 |
·数据统计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模拟垂直流优势种筛选 | 第34-37页 |
·模拟漂浮床优势种筛选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模拟垂直流优势种筛选 | 第39-40页 |
·模拟漂浮床优势种筛选 | 第40页 |
2 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耐性、吸收和转化机理 | 第40-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 第41-42页 |
·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化机理研究 | 第42页 |
·重金属诱导下植物根细胞壁化学成分变化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42-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模拟湿地优势种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生理抗性 | 第44-47页 |
·优势种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Cr)的吸收和转化 | 第47-49页 |
·重金属诱导植物根细胞壁化学成分变化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49-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模拟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 第53页 |
·模拟湿地优势种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化机理研究 | 第53页 |
·重金属诱导下植物根细胞壁化学成分变化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53-54页 |
3 诱导措施对植物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效果的影响 | 第54-6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7页 |
·材料 | 第55页 |
·实验设计和运行 | 第55-56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56-57页 |
·数据统计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有机酸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植物根系分析 | 第58-59页 |
·有机酸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情况的影响 | 第59-62页 |
·有机酸对重金属在植物体各部分分布情况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有机酸对重金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页 |
4 不同PH环境下湿地植物逆境营养和电镀废水修复效果的变化 | 第65-7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6-68页 |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实验设计 | 第67页 |
·测定方法 | 第67-6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8-73页 |
·pH对湿地植物逆境营养的影响 | 第68-71页 |
·pH对湿地植物修复电镀废水效果的影响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4-78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4-76页 |
2 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