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塑料模具钢的生产工艺 | 第12-13页 |
·电炉冶炼 | 第13页 |
·电渣重熔 | 第13页 |
·炉外精炼 | 第13页 |
·塑料模具钢的基本要求 | 第13-15页 |
·塑料模具钢分类及应用 | 第15-19页 |
·渗碳钢 | 第15页 |
·调质型模具钢 | 第15页 |
·预硬性塑料模具专用钢 | 第15-16页 |
·时效硬化钢 | 第16-17页 |
·耐腐蚀塑料模具钢 | 第17页 |
·无磁塑料模具钢 | 第17-19页 |
·塑料模具钢进厂检验 | 第19-21页 |
·宏观检验 | 第19页 |
·化学成分和硬度检验 | 第19页 |
·显微组织检验 | 第19-21页 |
·塑料模具抛光现状 | 第21-23页 |
·抛光的作用 | 第21-22页 |
·常用抛光方法 | 第22-23页 |
·抛光工艺现状 | 第23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25-28页 |
·试样制备 | 第25-26页 |
·对比试样 | 第25页 |
·典型失效模具缺陷区域取样 | 第25-26页 |
·分析方法与内容 | 第26-28页 |
·化学成分和硬度 | 第26页 |
·表面粗糙度 | 第26-27页 |
·显微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1.2083 钢材的质量分析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页 |
·化学成分 | 第28-31页 |
·1.2083 钢种合金元素设计原理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硬度均匀性 | 第31-32页 |
·表面粗糙度 | 第32页 |
·非金属夹杂物 | 第32-35页 |
·显微组织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典型模具的失效分析 | 第38-58页 |
·引言 | 第38页 |
·疤状凸起 | 第38-44页 |
·低倍观察 | 第38-39页 |
·表面粗糙度 | 第39页 |
·SEM 分析 | 第39-42页 |
·显微组织与显微硬度 | 第42页 |
·缺陷成因分析 | 第42-44页 |
·表面孔洞 | 第44-49页 |
·孔洞形貌 | 第44-46页 |
·表面粗糙度 | 第46页 |
·SEM 分析 | 第46-47页 |
·显微组织与显微硬度 | 第47-48页 |
·孔洞产生原因分析 | 第48-49页 |
·麻点 | 第49-55页 |
·低倍观察 | 第49-50页 |
·表面粗糙度 | 第50页 |
·麻点与非金属夹杂 | 第50-52页 |
·麻点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5章 电化学抛光方法和进展及环保电解液的初步研制 | 第58-78页 |
·引言 | 第58页 |
·电化学抛光新工艺简介 | 第58-63页 |
·电解研磨复合抛光工艺 | 第58-60页 |
·超声电解复合抛光工艺 | 第60-62页 |
·电解磨削镜面加工技术 | 第62-63页 |
·电化学抛光机理探讨 | 第63-68页 |
·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宏观整平机制 | 第64-65页 |
·增加表面光亮度的微观整平机制 | 第65-66页 |
·阳极钝化和钝化膜 | 第66-68页 |
·环保电解液的初步探讨 | 第68-76页 |
·中性电解液 | 第69-73页 |
·弱酸性电解液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
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