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物种潜在分布区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概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 | 第15-19页 |
·杜鹃属标本数据 | 第15-16页 |
·环境数据 | 第16-19页 |
第三章 SVM 预测系统挑战GARP | 第19-31页 |
·方法 | 第19-21页 |
·数据 | 第21页 |
·SVM 预测系统流程 | 第21-23页 |
·模型评估 | 第23页 |
·结果 | 第23-28页 |
·讨论 | 第28-31页 |
第四章 SVM 预测系统的深入探索 | 第31-43页 |
·环境维数对SVM 预测系统的影响 | 第31-34页 |
·标本数对SVM 预测系统的影响 | 第34-39页 |
·讨论SVM 预测系统参数输入的优化 | 第39-41页 |
·SVM 预测系统在中国杜鹃属潜在分布区预测中的应用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杜鹃属(RHODODENDRON L.)的潜在分布格局 | 第43-54页 |
·中国杜鹃属的物种多样性潜在分布格局 | 第44-45页 |
·中国特有杜鹃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潜在分布格局 | 第45-46页 |
·6 种中国濒危杜鹃属植物的潜在分布格局 | 第46-48页 |
·杜鹃属9 个亚属植物的物种潜在分布格局 | 第48-52页 |
·不同生活型杜鹃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潜在分布格局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A 本研究中杜鹃属(RHODODENDRON L.)物种名录 | 第61-79页 |
附录B 29 个物种SVM_(83)、SVM_(11)和GARP 的预测结果 | 第79-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个人简历 | 第109页 |
学术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