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刑讯逼供罪的犯罪构成 | 第12-27页 |
一、刑讯逼供罪的主体 | 第12-15页 |
二、刑讯逼供罪的客体 | 第15-16页 |
三、刑讯逼供罪的主观方面 | 第16-18页 |
四、刑讯逼供罪的客观方面 | 第18-23页 |
五、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转化问题 | 第23-27页 |
(一) 刑讯逼供罪转化的合理性反思 | 第24-25页 |
(二) 建议将刑讯逼供罪规定为结果加重犯或情节加重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我国刑讯逼供现象之原因剖析 | 第27-33页 |
一、“重口供”的司法传统 | 第27-28页 |
二、“罪从判定”的原则 | 第28-29页 |
三、证据收集仍采摘“毒树之果” | 第29页 |
四、“应当如实回答”义务的后果 | 第29-31页 |
五、侦查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 第31页 |
六、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过高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我国刑讯逼供应对策略之构想 | 第33-46页 |
一、建立彻底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行有限沉默权制度 | 第33-39页 |
(一) 沉默权概念及发展概述 | 第34-35页 |
(二) 我国沉默权制度的构建 | 第35-39页 |
二、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检查权 | 第39-40页 |
三、讯问时同步录音、录像的监控制度 | 第40-41页 |
四、建立侦查权和关押权分离制度 | 第41-42页 |
五、建立我国辩诉交易制度 | 第42-44页 |
六、建立刑讯逼供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