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植物雄性不育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植物雄性不育类型概述 | 第11-13页 |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 第11-12页 |
·细胞核雄性(NMS)不育 | 第12-13页 |
·植物雄性不育分类的新发展 | 第13页 |
·CMS胞质基因的载体 | 第13-17页 |
·cpDNA与CMS | 第13页 |
·pdDNA与 CMS | 第13-14页 |
·mtDNA与 CMS | 第14-16页 |
·核基因组对 CMS的影响 | 第16-17页 |
·十字花科植物雄性不育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ogu CMS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 | 第17-18页 |
·Pol CMS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 | 第18-19页 |
·其它 CMS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 | 第19页 |
·分子遗传标记(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研究进展概况 | 第19-22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 | 第20页 |
·微卫星 DNA(Microsatellite DNA) | 第20-21页 |
·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 | 第21-22页 |
·RAPD技术的原理 | 第21页 |
·RAPD技术的特点 | 第21-22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22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 第22页 |
·RAPD技术在十字花科蔬菜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3页 |
·基因定位 | 第23-24页 |
·育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23-24页 |
·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 第24页 |
·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 | 第24页 |
·其它性状分子标记 | 第24页 |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材料 | 第25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5-30页 |
·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5-28页 |
·mtDNA的提取方案 | 第25-27页 |
·基因组 DNA的提取方案 | 第27-28页 |
·DNA的检测 | 第28页 |
·DNA的酶解检测 | 第28页 |
·RAPD反应体系优化 | 第28-29页 |
·PCR程序 | 第29页 |
·检测与成像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筛选引物 | 第29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差异条带筛选 | 第29页 |
·mtDNA的差异条带 | 第29页 |
·gDNA的差异条带 | 第29页 |
·orf224基因验证 | 第29-30页 |
·PCR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 第29页 |
·PCR反应 | 第29页 |
·PCR反应产物的纯化 | 第29-30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筛选及鉴定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5页 |
·DNA的提取 | 第30-32页 |
·mt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gD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RAPD反应体系优化 | 第32-37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37-38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差异条带筛选 | 第38-42页 |
·不育系及保持系mtDNA的差异条带 | 第38-40页 |
·不育性、保持系及 F1代mtDNA的差异条带 | 第40-41页 |
·gDNA的差异条带 | 第41-42页 |
·orf224基因验证 | 第42-45页 |
4. 讨论 | 第45-47页 |
·小白菜DNA的提取质量 | 第45-46页 |
·小白菜稳定的 RAPD体系的建立 | 第46-47页 |
·关于RAPD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 第47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筛选 | 第4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