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硅酸盐水泥的发展及其水化特性的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水化早期水泥熟料各矿物的水化特性及机理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水化早期C_3S水化特性及机理的研究 | 第10-11页 |
·水化早期C_3A的水化研究 | 第11-12页 |
·水化早期C_4AF与C_2S的水化研究 | 第12-13页 |
·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机理的研究情况 | 第13页 |
·水化早期水泥水化研究方法的概况 | 第13-16页 |
·由水泥浆体的性质研究水泥水化 | 第13-14页 |
·水泥水化产物的研究 | 第14-15页 |
·影响水泥早期水化因素的研究情况 | 第15页 |
·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技术 | 第15-16页 |
·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第18-26页 |
·试验内容 | 第18页 |
·试验仪器与试验材料 | 第18-2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20页 |
·试验材料与药品 | 第20页 |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0-26页 |
·水泥样品处理 | 第20页 |
·水化早期水泥净浆电导的测定 | 第20-21页 |
·酸不溶物测定 | 第21页 |
·水泥非常早期水化热的测定 | 第21-22页 |
·水泥颗粒尺寸分布的测定 | 第22-24页 |
·大水灰比悬浮液pH值与电导率的测定 | 第24页 |
·化学结合水的测定 | 第24页 |
·水泥烧失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差热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水泥酸不溶物的测定及其对混合材掺量的近似等价 | 第26-35页 |
·混合材在水泥中的应用与测定 | 第26页 |
·溶解水泥的盐酸摩尔量理论计算 | 第26-27页 |
·设计正交试验确定酸不溶物的测定方案 | 第27-30页 |
·设计正交试验 | 第27-28页 |
·酸不溶物测定方案的选择 | 第28-30页 |
·酸不溶物对水泥混合材的近似等价的讨论 | 第30-31页 |
·配置水泥及成分不溶物的测定 | 第30-31页 |
·酸不溶物对水泥混合材的近似等价 | 第31页 |
·低浓度酸测定酸不溶物的初步探索 | 第31页 |
·各水泥酸不溶物的测定结果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硅酸盐类水泥非常早期水化放热特性的探讨 | 第35-44页 |
·非常早期水化热研究的情况 | 第35页 |
·硅酸盐类水泥非常早期水化放热特性的共性 | 第35-38页 |
·各水泥非常早期水化放热特性的区别 | 第38-39页 |
·酸不溶物对非常早期水化热的影响 | 第39-40页 |
·非常早期水化放热机理的讨论 | 第40页 |
·等效水化热量概念的提出 | 第40-41页 |
·水化热及其放热速率曲线第一峰值的测定结果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硅酸盐类水泥水化早期净浆电导的特征 | 第44-52页 |
·水化早期净浆电导变化曲线的特征 | 第44-46页 |
·温度与湿度对水泥净浆电导的影响 | 第46-48页 |
·本试验设计电极的特点与对水泥浆体收缩的反映 | 第48-49页 |
·各水泥样品净浆电导曲线的T_(LK)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利用水泥-水悬浮液体系探讨水泥的水化活性 | 第52-59页 |
·悬浮液电导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52-54页 |
·悬浮液电导率变化曲线的趋势 | 第52-53页 |
·悬浮液电导率对水泥活性的反映及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悬浮液电导率-溶解时间曲线的拟合分析 | 第54页 |
·悬浮液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54-56页 |
·悬浮液pH值的变化 | 第54-56页 |
·悬浮液pH值-溶解时间曲线的拟合分析 | 第56页 |
·各水泥悬浮液PH值、电导率测定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硅酸盐类水泥水化早期水化程度的研究 | 第59-71页 |
·水泥浆体化学结合水的理解 | 第59页 |
·水泥化学结合水量测定方案的确定 | 第59-60页 |
·硅酸盐类水泥化学结合水的测定 | 第60-64页 |
·等效化学结合水量对水泥水化程度的表征 | 第64-65页 |
·化学结合水量对水泥浆体结构的影响 | 第65-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八章 差热分析在硅酸盐类水泥早期水化中应用的研究 | 第71-77页 |
·DTA曲线峰的特征与意义 | 第71-72页 |
·DTA对水泥早期水化产物的判断 | 第72-74页 |
·用DTA法探索氢氧化钙的结晶状况与含量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九章 颗粒尺寸分布对硅酸盐类水泥早期水化特性影响的讨论 | 第77-87页 |
·水泥颗粒尺寸分布的测定及处理方法 | 第77-78页 |
·各水泥颗粒尺寸分布的测定结果 | 第78-79页 |
·水泥颗粒尺寸分布对硅酸盐类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 | 第79-82页 |
·水泥颗粒尺寸对非常早期水化放热特性影响的讨论 | 第79页 |
·水泥颗粒尺寸分布对水泥水化速度影响的讨论 | 第79-80页 |
·水泥粉体表面积对水泥净浆电导的影响 | 第80-81页 |
·水泥颗粒尺寸分布对大水灰比水泥悬浮液体系的影响 | 第81页 |
·水泥颗粒尺寸分布对水泥凝结性能与浆体结构影响 | 第81-82页 |
·用灰色系统理论探索水泥颗粒尺寸分布对水化特性的影响 | 第82-86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引入 | 第82页 |
·颗粒尺寸分布与凝结时间的关联性 | 第82-84页 |
·颗粒尺寸分布与其它水化性能的关联性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十章 硅酸盐类水泥早期水化特性相关性的研究 | 第87-95页 |
·初、终凝时间之间的相关性 | 第87页 |
·水泥净浆电导与凝结性能的相关性 | 第87-90页 |
·水化热与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索 | 第90-92页 |
·用相关性讨论非常早期水化放热速率曲线的特征 | 第90页 |
·化学结合水自相关性的研究 | 第90-91页 |
·非常早期的水化热与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索 | 第91-92页 |
·水泥浆体结构的相关性讨论 | 第92-93页 |
·大水灰比悬浮液电导率与PH值的相关性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十一章 硅酸盐类水泥某些早期水化特征的认识 | 第95-97页 |
·关于水化产物保护膜的认识 | 第95页 |
·关于早期水化反应模式的认识 | 第95-97页 |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附录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