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导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8页 |
| ·研究的重要性 | 第8-9页 |
| ·研究的可行性 | 第9-12页 |
|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 2 旅游资源资产化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 第15-39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21页 |
|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 | 第15-17页 |
| ·旅游资源与游憩环境 | 第17-18页 |
| ·旅游资源市场价值与旅游资源资产化 | 第18-21页 |
| ·理论探讨与价值体系构建 | 第21-29页 |
| ·传统资源价值理论 | 第22-24页 |
|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 第24-25页 |
| ·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构建 | 第25-29页 |
| ·方法探讨与方法系统的构建 | 第29-39页 |
| ·传统市场法 | 第30-31页 |
| ·替代市场法 | 第31-33页 |
| ·意愿评估法 | 第33-35页 |
| ·市场比较法 | 第35-36页 |
| ·其他方法 | 第36-37页 |
| ·旅游资源资产化方法系统的构建 | 第37-39页 |
| 3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 | 第39-57页 |
|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分析 | 第39-49页 |
| ·资源概况 | 第39-40页 |
| ·资源特性 | 第40-43页 |
| ·资源分类 | 第43页 |
| ·资源环境 | 第43-46页 |
| ·景观构成及其旅游功能 | 第46-49页 |
| ·溶洞价值的特点 | 第49-51页 |
| ·商品价值的时空性 | 第49-50页 |
| ·折补价值的人为性 | 第50页 |
| ·有形的资源价值的复杂性 | 第50页 |
| ·无形的生态价值的难以确定性 | 第50-51页 |
| ·影响溶洞价值的因素 | 第51-53页 |
| ·一般因素 | 第51-52页 |
| ·其他因素 | 第52-53页 |
|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模式研究 | 第53-57页 |
| ·一般模式 | 第53-55页 |
| ·特殊模式 | 第55-57页 |
| 4 实证研究 | 第57-64页 |
| ·资源简介 | 第57-59页 |
| ·环境概述 | 第57-58页 |
| ·环境污染状况 | 第58-59页 |
| ·景区资产化 | 第59-64页 |
| ·商品价值的估算 | 第59-60页 |
| ·折补价值的估算 | 第60页 |
| ·有形的资源价值的估算 | 第60-61页 |
| ·无形的生态价值的估算 | 第61-64页 |
| 5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 | 第64-72页 |
| ·现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64-65页 |
| ·资产化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 第65-66页 |
| ·内涵 | 第65-66页 |
| ·目标 | 第66页 |
| ·资产化管理的意义及原则 | 第66-69页 |
| ·意义 | 第66-68页 |
| ·管理原则 | 第68-69页 |
| ·溶洞资源资产化管理模式研究 | 第69-72页 |
| 6 研究创新与应用价值 | 第72-74页 |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页 |
| ·研究结论的应用价值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一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原创性声明 | 第79页 |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