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7-8页 |
研究缘起及对相关概念的讨论 | 第8-11页 |
·对既有研究的回顾 | 第8-9页 |
·相关概念及讨论 | 第9-11页 |
·关于“社会变迁” | 第9-10页 |
·关于“集体所有制” | 第10页 |
·关于“社会身份重构” | 第10页 |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10-11页 |
2 制度变迁与单位职工的队伍变动 | 第11-18页 |
·单位制成为下岗的潜在根源 | 第11-12页 |
·制度变迁与单位职工社会身份的重构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 第12-13页 |
·市场经济下,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的队伍变动 | 第13-18页 |
·职工的何去何从——“下岗”过程中的形式主义与非正式制度 | 第13-15页 |
·各层次职工的对此分化如何看待 | 第15-16页 |
·下岗过程中的性别歧视 | 第16-18页 |
3 推向市场的职工部分如何进行社会身份的初步重构 | 第18-25页 |
·失业危机下相似的社会身份 | 第18页 |
·失业过程中的工作欲望 | 第18-19页 |
·在工作欲望推动下各阶层职工在市场——资本——技术性中的角逐分化 | 第19-25页 |
·如何进行分化 | 第19-21页 |
·影响分化的因素 | 第21-24页 |
·分化后身份重构的基本形成 | 第24-25页 |
4 在市场中集体所有制单位各阶层员工的身份重构后的职业情况,以及在重构中的冲突 | 第25-30页 |
·重构后的职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及差别(如经济报酬、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社会声望等) | 第25-28页 |
·经济报酬 | 第25-28页 |
·政治权力 | 第28页 |
·社会声望 | 第28页 |
·另一种声音——操纵与反操纵 | 第28-30页 |
5 身份重构后的社会、自身、彼此间的认同度(心理边界的划分) | 第30-33页 |
·社会对其身份的认同度 | 第31页 |
·自身对其现在身份的认同和满意度 | 第31-33页 |
·彼此间的认同度 | 第33页 |
6 单位员工身份重构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3-41页 |
·身份重构中的主要问题 | 第34-35页 |
·身份重构中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5-41页 |
·国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 | 第35-38页 |
·社会的网络支持 | 第38-39页 |
·积极发挥家庭功能 | 第39-40页 |
·关注对个人的心理调适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