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铀矿地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花岗岩型铀矿床 | 第11-12页 |
| ·铀资源潜力预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 ·辽东地区铀资源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 ·以往工作程度 | 第14-15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 ·主要成果认识 | 第18-19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35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页 |
| ·地层 | 第19-21页 |
| ·前震旦系 | 第20页 |
| ·元古界 | 第20-21页 |
| ·古生界 | 第21页 |
| ·中生界 | 第21页 |
| ·新生界 | 第21页 |
| ·构造 | 第21-24页 |
| ·岩浆岩 | 第24-25页 |
| ·区域地质演化 | 第25-26页 |
| ·太古代克拉通形成阶段 | 第25页 |
| ·早元古代辽东裂谷形成阶段 | 第25-26页 |
| ·中晚元古代拗陷带形成阶段 | 第26页 |
| ·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阶段 | 第26页 |
| ·区域物化遥综合信息 | 第26-35页 |
| ·航空放射性 | 第26-29页 |
| ·重力 | 第29页 |
| ·航磁 | 第29-32页 |
| ·化探 | 第32-33页 |
| ·遥感 | 第33-35页 |
| 第3章 典型矿床研究 | 第35-56页 |
| ·典型矿床选取 | 第35页 |
| ·连山关矿床 | 第35-45页 |
| ·成矿地质背景 | 第35-38页 |
| ·成矿地质特征 | 第38-40页 |
| ·矿床成矿模式 | 第40-44页 |
| ·成矿要素 | 第44-45页 |
|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 第45页 |
| ·赛马矿床 | 第45-56页 |
| ·成矿地质背景 | 第45-49页 |
| ·成矿地质特征 | 第49-52页 |
| ·矿床成矿模式 | 第52-53页 |
| ·成矿要素 | 第53-54页 |
| ·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 第54-56页 |
| 第4章 辽东地区中酸性岩体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讨 | 第56-66页 |
| ·铀成矿地质特征 | 第56-62页 |
| ·富铀岩体特征 | 第56-61页 |
| ·控矿与含矿断裂构造特征 | 第61-62页 |
| ·热液蚀变特征 | 第62页 |
| ·铀矿预测类型及分布 | 第62-64页 |
| ·花岗岩外带型 | 第63页 |
| ·碱性岩型 | 第63-64页 |
| ·区域成矿规律探讨 | 第64-66页 |
| 第5章 辽东地区中酸性岩体找矿靶区预测 | 第66-79页 |
| ·特征分析法基本思想 | 第66-71页 |
| ·特征分析法圈区的基本流程 | 第66-67页 |
| ·预测要素提取 | 第67-69页 |
| ·靶区圈定及优选 | 第69-71页 |
| ·证据权法成矿预测 | 第71-76页 |
| ·证据权法基本原理 | 第71-74页 |
| ·证据权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 第74页 |
| ·基于MRAS 的证据权法 | 第74-76页 |
| ·成矿预测结果及优选 | 第76-78页 |
| ·成矿靶区地质评述 | 第78-7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