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0-12页 |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0页 |
| ·表面效应 | 第10-11页 |
| ·小尺寸效应 | 第11页 |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1-12页 |
| ·纳米氧化锌的性能、结构和应用 | 第12-18页 |
| ·氧化锌的结构 | 第12-13页 |
| ·氧化锌的性能和应用 | 第13-18页 |
| ·催化及光催化领域 | 第14-15页 |
| ·光、电及气敏等领域 | 第15-16页 |
| ·日用化工及生物医学领域 | 第16-18页 |
|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 第18-24页 |
| ·物理方法 | 第18-19页 |
| ·气相方法 | 第19-20页 |
| ·化学气相氧化法 | 第19页 |
|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ICVD) | 第19-20页 |
| ·气相冷凝法 | 第20页 |
| ·喷雾热解法 | 第20页 |
| ·化学法 | 第20-24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0-21页 |
| ·醇盐水解法 | 第21页 |
| ·直接沉淀法 | 第21-22页 |
| ·均匀沉淀法 | 第22-23页 |
| ·固相配位化学法 | 第23页 |
| ·有机液相合成法 | 第23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23-24页 |
| ·国内外纳米氧化锌研究和制备概况 | 第24-26页 |
| ·纳米氧化锌的表征 | 第26-29页 |
| ·红外光谱(IR)法 | 第26-27页 |
| ·差热-热重分析(DTA-TG)法 | 第27页 |
| ·X 射线衍射(XRD)法 | 第27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 | 第27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法 | 第27-28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8页 |
| ·拉曼(Raman)光谱和共振拉曼(Resonant Raman)光谱 | 第28页 |
| ·X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法 | 第28页 |
| ·电子自旋(顺磁)共振(ESR)法 | 第28-29页 |
| ·世界各国在纳米科技方面的研究水平和部署状况 | 第29-31页 |
| ·发达国家在纳米科技领域内的发展水平 | 第29页 |
| ·发达国家在纳米科技领域的部署 | 第29-30页 |
| ·我国纳米科技的发展状况 | 第30-31页 |
| ·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35-37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 ·实验条件 | 第35页 |
| ·实验仪器 | 第35-37页 |
| ·X-射线衍射测定(XRD) | 第35-36页 |
| ·形貌表征 | 第36页 |
| ·TG-DTA 测定 | 第36页 |
| ·比表面积测定 | 第36页 |
|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直接沉淀法制备氧化锌纳米粉体 | 第37-55页 |
|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化学原理 | 第37-41页 |
| ·颗粒的形成 | 第37-39页 |
| ·颗粒的长大 | 第39-41页 |
| ·沉化 | 第41页 |
| ·样品的制备过程 | 第41-42页 |
| ·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42-50页 |
| ·Zn~(2+)浓度对产物粒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反应原料中碱液/ Zn~(2+)配比对产物粒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平均粒径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溶液pH 值对产物粒子的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产物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洗涤方式对产物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50-54页 |
| ·XRD 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 ·TG-DTA 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 ·BET 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 ·TEM 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常温直接沉淀法制备氧化锌纳米棒 | 第55-69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样品的制备过程 | 第56-57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57-61页 |
| ·氧化锌纳米棒的XRD 分析 | 第57-58页 |
| ·氧化锌纳米棒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 ·氧化锌纳米棒的TEM 分析 | 第59页 |
| ·氧化锌纳米棒的典型选区电子显微镜SAED 分析 | 第59-60页 |
| ·氧化锌纳米棒的高倍电子显微镜HRTEM 分析 | 第60-61页 |
| ·氧化锌相的生成 | 第61-64页 |
| ·超声条件对氧化锌纳米棒形态的影响 | 第61-62页 |
| ·OH~-/Zn~(2+)摩尔比对产物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氧化锌相生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63-64页 |
| ·氧化锌纳米棒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64-67页 |
| ·小结 | 第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73页 |
| 英文摘要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