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

红壤性水稻土麦角固醇测定方法及其在表征施肥与水分管理对微生物群落影响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第13-17页
   ·微生物平板计数法第13-14页
   ·Biolog微平板法第14页
   ·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第14-15页
   ·麦角固醇分析方法第15-17页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17页
 2.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7-19页
 3. 水分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19-22页
 4. 研究假说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第一节 材料第23-25页
  1. 试验区概况第23页
  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23-25页
 第二节 试验设计第25-26页
  1. 试验一第25页
  2. 试验二第25页
  3. 试验三第25-26页
 第三节 测定方法第26-28页
  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测定方法第26页
  2. 土壤CO_2释放量测定方法第26-27页
  3. 可培养真菌数量测定方法第27页
  4. 土壤其它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27页
  5. 统计分析第27-28页
第三章 结果分析第28-47页
 第一节 土壤中麦角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8-32页
  1. 方法一第28-29页
  2. 方法二第29-31页
  3. 小结第31-32页
 第二节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影响第32-37页
  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第32-33页
  2. 土壤CO_2释放量第33-34页
  3. 麦角固醇-碳含量第34-35页
  4. 麦角固醇-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比值第35页
  5. 麦角固醇与其他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第35页
  6. 小结第35-37页
 第三节 水分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的影响第37-47页
  1. 淹水培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7-41页
   ·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第37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第37-38页
   ·土壤CO_2释放速率第38-39页
   ·麦角固醇-碳含量第39-40页
   ·麦角固醇-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比值第40-41页
  2. 干湿交替培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41-45页
   ·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第41-42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第42页
   ·土壤CO_2释放速率第42-44页
   ·麦角固醇-碳含量第44-45页
   ·麦角固醇-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比值第45页
  3. 麦角固醇测定的回收率与土壤样品的水土比之间的关系第45页
  4.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讨论第47-51页
 1. 土壤中麦角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第47页
 2.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47-48页
 3. 水分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48-51页
第五章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歌》“二湘”研究
下一篇:中国家具行业的出口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