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低涡暴雨的统计及模拟诊断研究
| 摘要(中文) | 第1-7页 |
| 摘要(英文)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0页 |
| ·位涡理论与暴雨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惯性重力波理论与暴雨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 第二章 河北夏季低涡暴雨的统计研究 | 第10-17页 |
| ·河北夏季低涡暴雨的气候特征 | 第11-12页 |
| ·资料 | 第11页 |
| ·低涡的划分 | 第11页 |
| ·河北低涡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11-12页 |
| ·河北低涡暴雨雨量及落区的地形特征 | 第12-14页 |
| ·南部低涡暴雨 | 第13页 |
| ·北部低涡暴雨 | 第13-14页 |
| ·高空形势场及合成风场特征 | 第14-16页 |
| ·西北涡 | 第14-15页 |
| ·东蒙冷涡 | 第15-16页 |
| ·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模式简介、资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 ·MM5模式结构和主要物理过程简介 | 第17-19页 |
| ·模式方案与资料介绍 | 第19页 |
| 第四章 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 第19-22页 |
| ·环流形势 | 第20页 |
| ·云图演变特征 | 第20-21页 |
| ·降雨概况 | 第21-22页 |
| 第五章 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对比分析 | 第22-24页 |
| ·降水的模拟与实况对比 | 第22页 |
| ·高空温压场的对比 | 第22-23页 |
| ·高低空环流场的对比 | 第23页 |
| ·低空急流的对比 | 第23页 |
| ·地面气压场的对比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页 |
| 第六章 湿位涡与低涡暴雨的发展分析 | 第24-33页 |
| ·位涡理论 | 第24-25页 |
| ·湿正压项与低涡的发展 | 第25-29页 |
| ·等压面上正压位涡的水平分布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 ·正压位涡垂直剖面图的分布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 ·相当位温垂直剖面图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 ·湿斜压项与低涡的发展 | 第29-30页 |
| ·850hPa斜压位涡的分布特征分析 | 第29页 |
| ·斜压位涡的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 ·湿位涡倾向诊断分析 | 第30-31页 |
| ·局地变化项的诊断分析 | 第30-31页 |
| ·水平平流项的诊断分析 | 第31页 |
| ·垂直输送项的诊断分析 | 第31页 |
| ·不稳定条件分析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七章 重力惯性波的传播与雨团的活动分析 | 第33-36页 |
| ·重力惯性波理论 | 第33页 |
| ·重力惯性波的诊断分析 | 第33-36页 |
| ·等压面上重力惯性波的传播与雨团的分析 | 第33-35页 |
| ·垂直剖面图上重力惯性波的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附图 | 第4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