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2-25页 |
| 1 基因组多态性 | 第12-18页 |
| ·RFLP | 第12-13页 |
| ·STR | 第13-17页 |
| ·SNP | 第17-18页 |
| 2. WGA技术 | 第18-22页 |
| ·DOP-PCR | 第19页 |
| ·LMP-PCR | 第19页 |
| ·PEP和MDA | 第19-20页 |
| ·pWGA | 第20-22页 |
| 3. 指纹DNA研究现状介绍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商业化WGA kit在指纹DNA的基因分型的应用 | 第25-36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31页 |
| ·材料 | 第25-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31页 |
| ·手指脱落细胞检测 | 第27页 |
| ·指纹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 ·指纹样品的转移 | 第27-28页 |
| ·汗潜指纹DNA的提取 | 第28页 |
| ·痕量DNA的WGA扩增 | 第28-30页 |
| ·产物的纯化 | 第30-31页 |
| 2. 结果 | 第31-34页 |
| ·手指脱落细胞检测 | 第31页 |
| ·不同浓度梯度DNA-9947A标准品WGA扩增结果 | 第31-32页 |
| ·纸张和玻片上指纹DNA扩增结果 | 第32-34页 |
| 3. 讨论 | 第34-36页 |
| ·汗潜指纹DNA检验原理 | 第34页 |
| ·渗透性和非渗透性载体指纹DNA提取结果说明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改良MDA扩增方法的建立 | 第36-4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43页 |
| ·材料 | 第36-37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 ·主要仪器及软件 | 第37页 |
| ·改良MDA方法的建立 | 第37-43页 |
| ·不同引物及引物组合实验 | 第37-40页 |
| ·酶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 ·起始模板浓度的影响 | 第41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改良MDA法对指纹DNA的扩增 | 第42-43页 |
| 2. 结果 | 第43-48页 |
| ·不同引物对MDA扩增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酶浓度影响的结果 | 第44-45页 |
| ·起始模板浓度影响的结果 | 第45-46页 |
| ·温度影响的结果 | 第46页 |
| ·对指纹DNA扩增的结果 | 第46-48页 |
| 3. 讨论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STR基因分型实验 | 第49-7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8页 |
| ·材料 | 第49-5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9-50页 |
| ·主要仪器及软件 | 第50页 |
| ·方法 | 第50-58页 |
| ·口腔拭子DNA的提取 | 第50页 |
| ·AmpFlSTR~(?) Identifiler~(TM) PCR Amplification Kit的使用 | 第50-51页 |
| ·PowerPlex~(?) 16 System试剂盒使用 | 第51-52页 |
| ·Goldeneye~(TM) DNA身份鉴定系统20A试剂盒的使用 | 第52-54页 |
| ·样品的电泳 | 第54-55页 |
| ·数据分析 | 第55-58页 |
| 2. 结果 | 第58-74页 |
| ·口腔拭子的STR分型结果 | 第58-59页 |
| ·10U phi29酶组和20U phi29酶组MDA扩增产物STR分型结果 | 第59-60页 |
| ·不同温度下扩增产物的STR分型结果 | 第60-64页 |
| ·改良MDA法和Sigma WGA法扩增不同起始浓度9947A STR分型结果 | 第64-71页 |
| ·指纹DNA提取扩增的STR分型结果 | 第71-74页 |
| 3. 讨论 | 第74-75页 |
| 第四章 总结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附录 | 第81-87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 附录B 空白对照STR基因分型图 | 第82-83页 |
| 附录C 志愿者口腔拭子STR基因分型图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