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试系统标定装置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体系结构 | 第21-23页 |
| 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23-29页 |
| ·课题的总体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 ·推力偏心定义与几何描述 | 第24-25页 |
| ·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研究 | 第25页 |
| ·静态标定装置的研究 | 第25-27页 |
| ·可行性方案分析 | 第25-26页 |
| ·静态标定装置设计方案的选定 | 第26-27页 |
| ·动态标定用标准梯形动态力发生装置的研究 | 第27-28页 |
| ·可行性方案选定 | 第27-28页 |
| ·激振器实现标准梯形动态力方案的实现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研究 | 第29-35页 |
| ·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原理 | 第29-30页 |
| ·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0-34页 |
| ·测力平台及其测试系统的主要参数 | 第30-31页 |
| ·空间力系的等效转化规则 | 第31-32页 |
| ·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与各传感器受力分析 | 第32-34页 |
| ·推力矢量试系统的特点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测试系统中心加载和偏心加载装置 | 第35-41页 |
| ·静态标定装置的研究意义 | 第35页 |
| ·测试系统中心加载装置 | 第35-39页 |
| ·角度可调整测力环—螺纹加载装置 | 第35-36页 |
| ·前端液压加载装置 | 第36-37页 |
| ·多点前端螺纹加载装置 | 第37-38页 |
| ·后端液压拉加载装置 | 第38-39页 |
| ·测试系统偏心加载装置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5 利用激振器实现梯形动态力的研究 | 第41-67页 |
| ·激振器方案设计思想 | 第41页 |
| ·电动力式激振器简介 | 第41-43页 |
| ·信号源设计 | 第43-66页 |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43-57页 |
| ·软件设计 | 第57-61页 |
| ·抗干扰设计 | 第61-66页 |
| ·激振器的安装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标定结果与分析 | 第67-79页 |
| ·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静态标定及分析 | 第67-75页 |
| ·实验条件 | 第67页 |
| ·实验过程 | 第67-68页 |
| ·中心加载实验结果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 第68-72页 |
| ·偏心加载实验结果及其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 第72-75页 |
| ·推力矢量测试平台的动态标定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 ·实验条件 | 第75-76页 |
| ·实验过程 | 第76页 |
| ·对梯形动态力发生装置的性能验证 | 第76-77页 |
| ·推力矢量测试系统动态标定结果及分析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附录A 信号发生器电路图 | 第82-83页 |
| 附录B 部分实物照片 | 第83-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