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技术平台简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第8-9页 |
| ·遥感技术(RS)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 ·中等干扰假说 | 第11-12页 |
| ·景观指数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齐河县盐渍地、河网信息提取 | 第18-27页 |
| ·研究区盐渍地信息提取 | 第18-22页 |
| ·遥感图像筛选、图像拼接及裁切 | 第18-19页 |
|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及图像增强 | 第19-20页 |
| ·研究区盐渍地信息提取 | 第20-22页 |
| ·研究区河网信息提取 | 第22-27页 |
| ·主体分析软件及主要数据的来源和选取 | 第22页 |
| ·研究区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 ·河网信息提取 | 第23-27页 |
| 第四章 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分析 | 第27-35页 |
| ·研究区埋深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 第27-30页 |
| ·埋深纵向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 ·埋深横向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 ·盐渍地时空动态转移矩阵分析 | 第30-35页 |
| ·齐河县2002~2006年土地类型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分析 | 第30-31页 |
| ·齐河县2006~2009年土地类型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分析 | 第31-32页 |
| ·齐河县2002年10月~2003年5月土地类型动态变化转移矩阵分析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研究区盐渍地景观生态学分析 | 第35-41页 |
| ·盐渍化影响因子分析 | 第35-37页 |
| ·离灌溉渠远近因子的获取 | 第35页 |
| ·地下水位埋深因子的获取 | 第35-36页 |
| ·地下水矿化度因子的获取 | 第36页 |
| ·降水因子的获取 | 第36页 |
| ·高程因子的获取 | 第36-37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 ·盐渍化主导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 ·景观指数分析 | 第38-40页 |
| ·斑块级别景观指数提取 | 第38页 |
| ·斑块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第38页 |
| ·景观级别景观指数提取 | 第38-39页 |
| ·景观级别景观指数分析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41-43页 |
| ·研究总结 | 第41-42页 |
| ·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