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地图艺术性研究与实践--以山水画技法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论文选题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现代旅游地图的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 | 第11-12页 |
·现代旅游地图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方法与结构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本文突破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古地图的艺术性 | 第18-36页 |
·中国古地图艺术性概述 | 第18-34页 |
·中国古地图与山水画 | 第18-28页 |
·中国古地图与使用者 | 第28-31页 |
·中国古地图与中国文化 | 第31-34页 |
·传统古地图的艺术特征 | 第34-35页 |
·绘图风格独特 | 第34页 |
·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哲学 | 第34页 |
·书画特色 | 第34页 |
·色彩观 | 第34页 |
·古地图装饰特色 | 第34-35页 |
·对现代地图的借鉴意义 | 第35-36页 |
·符合中国人特有的传统审美观 | 第35页 |
·画面用笔连贯一气 | 第35页 |
·根据使用者进行地图设计工作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现代旅游地图艺术设计原则 | 第36-42页 |
·现代旅游地图设计的科学性基础 | 第36-38页 |
·数学法则 | 第36-37页 |
·地图概括原则 | 第37-38页 |
·现代旅游地图艺术风格设计 | 第38-41页 |
·旅游地图审美价值设计 | 第38-39页 |
·文化设计 | 第39-41页 |
·本章总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现代旅游地图艺术性符号设计 | 第42-52页 |
·地图符号定义与分类 | 第42-43页 |
·点符号设计 | 第43-45页 |
·点符号设计的科学性保障 | 第44-45页 |
·点符号设计的艺术性体现 | 第45页 |
·线符号设计 | 第45-47页 |
·线符号设计的科学性保障 | 第46-47页 |
·线符号设计的艺术性体现 | 第47页 |
·面符号设计 | 第47-48页 |
·地图注记设计 | 第48-50页 |
·地图注记的科学性保障 | 第48-49页 |
·地图注记的艺术性设计体现 | 第49-50页 |
·地图辅助要素设计 | 第50页 |
·装饰性符号设计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旅游地图艺术性设计实践 | 第52-69页 |
·实践对象选取 | 第52页 |
·技术方案选取 | 第52-53页 |
·主客体需求分析 | 第52-53页 |
·技术方案选取 | 第53页 |
·数据准备 | 第53页 |
·面符号设计 | 第53-55页 |
·线符号设计 | 第55-56页 |
·点符号设计 | 第56-61页 |
·地物选取 | 第56-57页 |
·地物分级 | 第57-58页 |
·计算各级地物占用图幅面积 | 第58页 |
·符号化 | 第58-61页 |
·地图注记设计 | 第61-63页 |
·字体注记 | 第62页 |
·字体注记大小设计 | 第62-63页 |
·字体注记其他属性设计 | 第63页 |
·装饰性符号设计 | 第63-64页 |
·辅助要素设计 | 第64-65页 |
·图面色彩配置 | 第65-66页 |
·图面配置 | 第66-68页 |
·成图展示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建议 | 第69-70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