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7-8页 |
·CDMA2000基站系统BTS侧构架 | 第8-9页 |
·功放线性化技术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射频功放中的非线性失真及线性化方法 | 第12-26页 |
·非线性失真产生的影响 | 第12-17页 |
·谐波分量 | 第13页 |
·互调失真(IMD) | 第13-15页 |
·交调失真 | 第15页 |
·AM-AM失真和AM-PM失真 | 第15-17页 |
·放大器非线性特性的描述指标 | 第17-20页 |
·增益压缩(1dB压缩点功率) | 第17-18页 |
·三阶互调系数 | 第18页 |
·邻道功率比(ACPR)和噪声功率比(NPR)的计算 | 第18-19页 |
·三阶截断点 | 第19-20页 |
·各种功放线性化方法 | 第20-26页 |
·功率回退(BackOff)技术 | 第20-21页 |
·前馈(FeedForward)技术 | 第21-22页 |
·模拟预失真(AnalogPredistortion)技术 | 第22-23页 |
·峰均比削峰技术(CFR) | 第23-24页 |
·数字预失真技术(DPD)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数字预失真技术以及基于PMC芯片的实现 | 第26-43页 |
·DPD技术原理 | 第26-29页 |
·基于查找表技术的数字预失真系统 | 第29-32页 |
·极坐标预失真技术及调节原理 | 第29-30页 |
·预失真表结构 | 第30-31页 |
·自适应收敛原理 | 第31-32页 |
·PMC预失真系统 | 第32-43页 |
·PMC预失真系统的优缺点 | 第33-34页 |
·PMC系统的构架 | 第34-37页 |
·关键技术说明 | 第37-39页 |
·反馈链路设计中与预失真有关的几个指标 | 第39-40页 |
·PMC预失真系统性能评估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基于PMC数字预失真方案的软件设计 | 第43-65页 |
·软件功能描述 | 第43-44页 |
·软件处理流程 | 第44-61页 |
·底层函数结构 | 第44页 |
·顶层模块结构 | 第44-55页 |
·后台及调试命令响应模块 | 第55-61页 |
PMC系统工作状态说明 | 第61-63页 |
·PMC预失真系统测量结果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重要名词缩写 | 第68-69页 |
附录B 相关代码及数据结构 | 第69-74页 |
附录一 PM7819设备初始化向量结构 | 第69-70页 |
附录二 预失真系统运行状态结构 | 第70-71页 |
附录三 PM7800初始化函数简化代码 | 第71-73页 |
附录四 自动增益控制部分简化代码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6-77页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77页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