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1页 |
上篇 《燃烧的绿树》:大江的宗教理念与“败北”的尝试 | 第11-31页 |
小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古老的信仰:宗教理念的原点 | 第12-15页 |
第一节 独特的死生观:灵魂的回归与循环 | 第13页 |
第二节 场地的能量:森林的孕育性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大记忆”与“共同灵魂”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符号”的力量:宗教理念的雏形 | 第15-17页 |
第一节 称呼:“阿吉大哥”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教会标志:“燃烧的绿树” | 第17页 |
第三章 两极共存的哲学思辨:宗教理念的思想基础 | 第17-20页 |
第一节 灵魂与肉体的共存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时间之两极共存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生与死共存 | 第20页 |
第四章 无神之“中心空洞”:宗教理念的核心 | 第20-24页 |
第一节 神性之理性否定──无神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神秘的超越性存在──有神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蚕茧”的存在──面向“中心的空洞”的祈祷 | 第23-24页 |
第五章 独特的新兴教会:宗教理念的外化 | 第24-26页 |
第六章 宗教理念成因初探及“败北”浅析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宗教理念成因初探 | 第26-29页 |
第二节 “败北”浅析──构思与现实之脱节 | 第29-31页 |
下篇 《空翻》──“挂笔”后转型之作:大江对当代日本社会宗教现象的再思 | 第31-53页 |
小引 | 第31-34页 |
第一章 宗教心理透析 | 第34-41页 |
第一节 人物群像:现实困境中的灵魂呼声 | 第34-36页 |
第二节 神秘主义因素之吸引 | 第36-40页 |
第三节 时代的危机 | 第40-41页 |
第二章 日本新兴宗教之现状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空翻”之价值取向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大江笔下教会之积极因素 | 第45-48页 |
第二节 明确危机意识之呼唤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寄予“新人”之希望 | 第50-53页 |
余论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