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公司客户内部信用评级方法设计与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导论 | 第6-11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6-7页 |
·研究的目及意义 | 第7-9页 |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9-11页 |
2 国内外有关内部信用评级理论综述 | 第11-22页 |
·违约与违约概率 | 第11-12页 |
·违约 | 第11-12页 |
·违约概率 | 第12页 |
·内部信用风险评级方法综述 | 第12-19页 |
·国外内部信用评级方法演变 | 第12-16页 |
·国际上几种主要的信用评级模型 | 第16-19页 |
·国内关于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信用风险评级理论研究 | 第19页 |
·信用风险评级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信用风险评级比较研究 | 第20-21页 |
·国内信用风险评级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1-22页 |
3 国内外银行公司客户内部信用评级实践综述 | 第22-27页 |
·国外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实践 | 第22-23页 |
·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实践 | 第23-26页 |
·中国建设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 | 第23-24页 |
·中国工商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 | 第24页 |
·中国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 | 第24-25页 |
·交通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 | 第25页 |
·招商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评级 | 第25-26页 |
·国内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差距 | 第26-27页 |
4 A银行公司客户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设计 | 第27-44页 |
·公司客户内部评级体系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27页 |
·内部评级体系设计目标 | 第27页 |
·设计原则 | 第27页 |
·A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方法的确定思路与模式 | 第27-30页 |
·打分卡评级的设计 | 第30-39页 |
·打分卡设计基本原理与思路 | 第30-31页 |
·打分卡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打分卡设计举例 | 第33-39页 |
·违约概率模型的设计 | 第39-43页 |
·违约概率模型形式的确定 | 第39页 |
·违约率模型建模过程 | 第39-43页 |
·打分卡与违约概率模型的结合使用 | 第43-44页 |
5 A银行公司客户内部信用评级实证分析 | 第44-56页 |
·打分卡评级的实证分析 | 第44-46页 |
·评级客户的行业分布情况 | 第44-45页 |
·评级客户的评级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Logistics违约概率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6-49页 |
·5个行业评级客户分布 | 第46-47页 |
·各个信用等级客户的平均违约概率分析 | 第47-49页 |
·各个行业客户的平均违约率分析 | 第49页 |
·打分卡与违约率模型的一致性分析 | 第49-54页 |
·总体一致性表现 | 第49-50页 |
·各个行业的信用等级与违约率模型结果的一致性 | 第50-54页 |
·实证分析小结 | 第54-56页 |
·打分卡评级的实证分析与结论 | 第54页 |
·Logistics违约概率模型的实证分析与结论 | 第54-56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