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2 桩筏基础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 §1.3 课题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14-15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单桩沉降计算和非线性分析 | 第16-33页 |
| §2.1 前言 | 第16页 |
| §2.2 单桩沉降计算方法 | 第16-24页 |
| §2.3 单桩沉降分析各方法优缺点 | 第24-25页 |
| §2.4 修正弹性理论法 | 第25-28页 |
| §2.5 单桩非线性变形混合分析方法 | 第28-33页 |
| 第三章 群桩相互作用系数分析方法 | 第33-42页 |
| §3.1 前言 | 第33页 |
| §3.2 考虑桩的加筋相互作用系数计算方法 | 第33-37页 |
| §3.3 考虑遮帘作用的相互作用系数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 §3.4 算例分析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方法 | 第42-60页 |
| §4.1 前言 | 第42页 |
| §4.2 桩筏基础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42-52页 |
| §4.3 算例分析 | 第52-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