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锌缺乏与人体健康 | 第12-13页 |
2 水稻锌营养的基因型差异 | 第13页 |
3 水稻锌营养基因型的生理基础 | 第13-16页 |
·根系的形态特征 | 第13页 |
·根系的生理特性 | 第13-14页 |
·秧苗叶绿素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14页 |
·秧苗MDA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14-15页 |
·锌的代谢效率 | 第15-16页 |
4 水稻锌营养的遗传特性 | 第16页 |
5 离子吸收动力学 | 第16-19页 |
·离子吸收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影响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的主要因素 | 第17-18页 |
·离子吸收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6 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 第19-20页 |
7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幼苗期根系形态学特征和锌吸收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 第22-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与处理 | 第22-23页 |
·试验处理 | 第22-23页 |
·培养方法 | 第23页 |
·根系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23-24页 |
·水稻吸锌对培养液pH影响的测定 | 第24-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的根系的影响 | 第25-28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根系锌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28-31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水稻各基因型对培养液pH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锌积累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试验方法与处理 | 第35页 |
·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干物质积累 | 第35页 |
·锌的测定 | 第35页 |
·叶片光合和荧光特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根长、株高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生物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茎和叶生长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根、茎、叶锌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含锌量比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对秧龄79d的水稻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不同锌离子活度及无锌处理对抽穗初期水稻基因型锌积累的影响 | 第45-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试验方法与处理 | 第45页 |
·测定方法 | 第45页 |
·干物质积累 | 第45页 |
·锌的测定 | 第45页 |
·统计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茎和叶生长的影响 | 第47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植株锌含量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地上部和根系锌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茎、叶锌含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50-51页 |
·根系、地上部和穗部锌积累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 第51页 |
·穗部Zn积累量与Fe积累量的关系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 | 第54-58页 |
1 水稻籽粒富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基础 | 第54-56页 |
·根系形态及锌素吸收动力学特征 | 第54页 |
·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 第54-55页 |
·水稻体内锌的积累与运转 | 第55页 |
·水稻体内锌与铁元素的交互作用 | 第55-56页 |
2 水稻锌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的指标 | 第56-58页 |
·籽粒富锌基因型筛选的指标 | 第56页 |
·耐低锌基因型筛选的指标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