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紫外光固化涂料概述 | 第11-15页 |
·紫外光固化机理 | 第11-12页 |
·光敏树脂种类 | 第12-13页 |
·自由基类树脂 | 第12-13页 |
·阳离子树脂 | 第13页 |
·光敏引发剂引发反应机理 | 第13页 |
·光引发剂种类 | 第13-14页 |
·活性稀释剂 | 第14-15页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综述 | 第15-23页 |
·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15-17页 |
·原位分散聚合法 | 第16页 |
·共混法 | 第16页 |
·层状嵌入法(插层法) | 第16页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16-17页 |
·影响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反应的因素 | 第17-19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18页 |
·水量的影响 | 第18页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18-19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19页 |
·溶胶的稳定性 | 第19-20页 |
·硅溶胶-固体硅凝胶的变化现象 | 第20-21页 |
·胶凝 | 第20页 |
·干燥 | 第20-21页 |
·硅烷偶联剂 | 第21-23页 |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 | 第21-22页 |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 | 第22-23页 |
·涂膜的力学性能 | 第23-27页 |
·涂膜的耐磨性 | 第23-24页 |
·涂膜的附着力 | 第24-26页 |
·涂膜的附着理论 | 第24-25页 |
·影响涂膜附着力的因素 | 第25-26页 |
·涂膜的硬度 | 第26页 |
·涂膜的抗冲击性 | 第26-27页 |
·涂膜的交联度 | 第27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8-35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 第28-29页 |
·主要原料 | 第28页 |
·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 | 第29页 |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 第29-30页 |
·主要原料 | 第29-30页 |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工艺 | 第30页 |
·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30-31页 |
·主要原料 | 第30-31页 |
·实验装置 | 第31页 |
·合成工艺 | 第31页 |
·光固化涂膜的制备 | 第31-32页 |
·涂膜的制备 | 第32页 |
·光固化设备 | 第32页 |
·涂膜性能的表征 | 第32-35页 |
·涂膜机械性能 | 第32-34页 |
·附着力的测定 | 第32-33页 |
·抗冲击性能测定 | 第33页 |
·硬度测定 | 第33页 |
·光泽度的测定 | 第33页 |
·耐磨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交联度的测定 | 第34页 |
·微观结构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光固化与Sol-Gel工艺的探讨 | 第35-42页 |
·光固化工艺与涂膜性能的关系 | 第35-38页 |
·光引发剂种类和光照时间的影响 | 第35-37页 |
·光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Sol-Gel工艺 | 第38-41页 |
·pH值对涂料贮存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盐酸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投料方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复合涂料的影响 | 第42-56页 |
·光固化纳米复合涂料的TEM表征 | 第42-43页 |
·硅烷偶联剂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硅烷偶联剂对涂料贮存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52页 |
·粒子在贮存期间的微观变化 | 第47-48页 |
·硅烷偶联剂含量对贮存时间的影响 | 第48-49页 |
·贮存期间涂膜性能的变化 | 第49-52页 |
·交联度对涂膜性能影响 | 第52-53页 |
·涂膜的热性能表征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不同基体树脂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SiO_2含量对 PUA/SiO_2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树脂结构与涂膜性能 | 第57-58页 |
·EA/PUA复合树脂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