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引言 | 第9页 |
·现代CAD 技术概论 | 第9-12页 |
·现代CAD 技术的内涵 | 第9-11页 |
·现代CAD 技术的发展 | 第11页 |
·现代CAD 技术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CAD/CAM 集成技术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2-18页 |
·CAD/CAM 集成技术概述 | 第12-15页 |
·CAD/CAM 集成技术发展趋势及特点 | 第15-18页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对CAD 技术的影响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高精度数控刀具CAD/CAM系统的框架及功能 | 第22-27页 |
·高精度数控刀具CAD/CAM 系统简介 | 第22-23页 |
·高精度数控刀具CAD/CAM 系统的框架 | 第22页 |
·高精度数控刀具CAD/CAM 系统的功能 | 第22-23页 |
·CAD 子系统简介 | 第23-24页 |
·CAD 子系统的框架 | 第23-24页 |
·CAD 子系统的功能 | 第24页 |
·CAE 子系统简介 | 第24-25页 |
·CAE 子系统的框架 | 第24页 |
·CAE 子系统的功能 | 第24-25页 |
·高精度数控刀具CAD/CAM 系统的开发平台简介 | 第25-27页 |
·Pro/E 及其二次开发Pro/TOOLKIT 技术简介 | 第25-26页 |
·VC++6.0 编程技术简述 | 第26页 |
·Access 数据库简介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球头立铣刀参数化设计的原理及实现 | 第27-42页 |
·立铣刀的基本特性 | 第27-30页 |
·立铣刀的分类 | 第27页 |
·立铣刀的铣削方式 | 第27-28页 |
·立铣刀的材料属性 | 第28-30页 |
·基于PRO/TOOLKIT 的数控刀具参数化设计原理 | 第30-31页 |
·参数化设计的定义 | 第30页 |
·基于Pro/TOOLKIT 的参数化设计原理 | 第30页 |
·使用Pro/TOOLKIT 开发应用程序的步骤 | 第30-31页 |
·基于工艺设计流程的两齿球头立铣刀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 第31-38页 |
·两齿球头立铣刀的工艺设计流程 | 第31页 |
·两齿球头立铣刀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 第31-38页 |
·程序开发步骤的简介 | 第38-40页 |
·动态连接库及数据库的注册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于PRO/TOOLKIT的界面设计 | 第42-52页 |
·程序设计 | 第42页 |
·菜单的界面设计 | 第42-44页 |
·对话框的界面设计 | 第44-49页 |
·程序调试并运行 | 第49-50页 |
·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0-52页 |
·二齿球头立铣刀参数化建模 | 第50页 |
·Pro/E 与Pro/TOOLKIT 应用程序的接口技术及调试方法 | 第50-51页 |
·Pro/E、VC++和Access 之间的数据传递问题 | 第51页 |
·各个设计步骤之间的参数传递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立铣刀有限元分析 | 第52-61页 |
·PRO/E 环境中的CAE 功能简述 | 第52-53页 |
·Pro/MECHANICA 概述 | 第52页 |
·使用Pro/MECHANICA 的一般过程 | 第52-53页 |
·数据计算 | 第53-56页 |
·单位铣削力的概念 | 第53-54页 |
·铣削力的计算 | 第54-56页 |
·有限元分析前期工作 | 第56-57页 |
·静态分析 | 第57页 |
·灵敏度分析 | 第57-59页 |
·灵敏度分析分类 | 第57-58页 |
·局部灵敏度分析 | 第58页 |
·全局灵敏度分析 | 第58-59页 |
·优化设计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球头立铣刀加工 | 第61-65页 |
·数控工具磨床介绍 | 第61页 |
·加工产品总类 | 第61-62页 |
·产品加工工艺 | 第62页 |
·球头立铣刀CAM 系统的实现 | 第62-65页 |
·CAPP 系统及其实现 | 第62-63页 |
·NC 编程及其实现 | 第63-64页 |
·三维动态模拟模块及其实现 | 第64-65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