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论述 | 第11-17页 |
| (一)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 第11-14页 |
| 1.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 | 第11页 |
| 2.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 第11-12页 |
| 3.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 第12-13页 |
| 4.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 第13-14页 |
| 5.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 第14页 |
| (二) 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 第14-17页 |
| 1. 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 第14-15页 |
| 2. 社会制度的变革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 | 第15-16页 |
| 3.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 第16-17页 |
| 二、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17-23页 |
| (一) 毛泽东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17-19页 |
| (二) 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19-21页 |
| (三) 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21-23页 |
| 三、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23-39页 |
| (一)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客观依据 | 第23-25页 |
| 1.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23页 |
| 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 第23-24页 |
| 3. 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条件 | 第24-25页 |
| (二) 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新贡献 | 第25-39页 |
| 1. 对人的全面发展主体的新阐释 | 第25-26页 |
| 2. 人的全面发展内容的新概括 | 第26-29页 |
| 3. 人的全面发展进程的新揭示 | 第29-31页 |
| 4. 人的全面发展途径的新探索 | 第31-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