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理论 | 第11-18页 |
(一)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涵义 | 第11-16页 |
(二)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存在的价值 | 第16-18页 |
二、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及其发展特点 | 第18-28页 |
(一) 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 | 第18-21页 |
(二) 外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设立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趋势 | 第21-28页 |
三、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现行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8-39页 |
(一)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演进分成四个阶段 | 第28-30页 |
(二)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现行法律规定 | 第30-31页 |
(三)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9页 |
四、完善与发展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想 | 第39-51页 |
(一) 在立法上对“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进一步阐述 | 第39-43页 |
(二)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第43-47页 |
(三) 赋予行政机关诉讼原告资格,构建机关诉讼制度 | 第47-49页 |
(四) 增加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与承受的规定 | 第49-50页 |
(五) 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代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