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

空气悬架系统及主动控制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5页
 1.1 空气弹簧悬架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第13-15页
  1.1.1 空气弹簧悬架的发展概况第13-14页
  1.1.2 空气悬架的国内外现状第14-15页
 1.2 空气弹簧悬架的发展阶段第15-23页
  1.2.1 机械式空气弹簧悬架第15-20页
  1.2.2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第20-23页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空气弹簧悬架振动系统理论第25-40页
 2.1 空气弹簧的理论分析第25-29页
  2.1.1 空气弹簧垂直刚度及振动频率的计算第25-27页
  2.1.2 空气弹簧特性曲线分析第27-29页
 2.2 空气悬架振动系统架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的建立第29-35页
  2.2.1 线性空气弹簧悬架系统模型第29-33页
  2.2.2 非线性空气弹簧悬架系统模型第33-35页
 2.3 两种模型的仿真与分析第35-39页
  2.3.1 路面输入模型第35-36页
  2.3.2 仿真结果与分析比较第36-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空气悬架的模糊控制及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第40-54页
 3.1 模糊理论及其应用的发展概况第40-42页
  3.1.1 国外情况第40-41页
  3.1.2 国内情况第41-42页
  3.1.3 模糊控制在汽车上的应用第42页
 3.2 模糊逻辑系统第42-43页
 3.3 非线性空气悬架模糊控制系统的第43-49页
  3.3.1 主动悬架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3.3.2 输入和输出量的规范化与模糊化第45-46页
  3.3.3 语言规则第46-47页
  3.3.4 模糊逻辑推理和控制量的非模糊化第47-48页
  3.3.5 非线性空气弹簧系统的模糊控制仿真与分析第48-49页
 3.4 非线性空气悬架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系统第49-53页
  3.4.1 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3.4.2 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仿真与分析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空气悬架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第54-67页
 4.1 自适应模糊控制简介第54-56页
  4.1.1 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和非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的比较第55页
  4.1.2 自适应模糊控制与传统的自适应控制的比较第55-56页
 4.2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分类第56页
 4.3 非线性空气悬架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第56-66页
  4.3.1 模型的建立第57-59页
  4.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9-60页
  4.3.3 自适应律的设计第60-62页
  4.3.4 仿真试验第62-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实车道路试验第67-75页
 5.1 试验车型及参数第67-69页
  5.1.1 试验车型第67-69页
  5.1.2 车型参数第69页
 5.2 测试仪器设备及试验标准和试验条件第69-71页
 5.3 试验数据第71-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页
 6.2 不足与建议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硕士期间参加课题及发表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议自适应的数据帧数据提取技术
下一篇: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