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奶奶”现象多维解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梵高奶奶”事件梳理 | 第8-11页 |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梵高奶奶”命名缘由探析 | 第14-27页 |
第一节 命名理论简述 | 第15-18页 |
一、摹状词理论 | 第15-17页 |
二、历史的、因果的命名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命名理论阐释 | 第18-23页 |
一、依据相似特征命名对象 | 第18-21页 |
二、依据传递和使用命名对象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抽空对象的符号传播 | 第23-27页 |
第二章 “梵高奶奶”现象出现探析 | 第27-41页 |
第一节 进城老人的精神需求 | 第27-31页 |
第二节 当代绘画的审美疲劳 | 第31-36页 |
第三节 大众传播时代的奇迹 | 第36-41页 |
第三章 “梵高奶奶”现象本质探析 | 第41-54页 |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 | 第41-48页 |
一、后现代的内涵 | 第41-44页 |
二、后现代的隐忧 | 第44-48页 |
第二节 “梵高奶奶”的意义 | 第48-54页 |
一、自然的复魅 | 第48-50页 |
二、家园的慰藉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