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古生物学论文--古植物学论文

3.0~2.0Ma B. P.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孢粉记录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9页
   ·2.5MaB.P.左右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第8-14页
     ·晚新生代大冰期开始的海陆证据第8-10页
     ·中国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的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第10-11页
     ·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第11-13页
     ·巴拿马和印尼水道的关闭与全球变化第13页
     ·晚新生代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第13-14页
   ·热带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作用第14-16页
   ·孢粉―植被―气候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背景第19-28页
   ·研究材料第19页
   ·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简介第19-23页
     ·南海地理地质概况第19-21页
     ·东南亚地区概况第21-23页
   ·南海南部海域孢粉源区和传播动力第23-24页
   ·南海南部海域孢粉源区植被现况第24-26页
   ·南海南部孢粉研究成果第26-28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8-29页
   ·根据微体古生物事件和氧同位素年龄建立年龄框架第28页
   ·孢粉样品的处理和孢粉的统计第28页
   ·根据孢粉源区婆罗洲植被现状对孢粉类型分组第28页
   ·利用相关软件对统计数据处理第28-29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29-39页
   ·年代地层框架的建立第29-30页
   ·孢粉统计结果第30-33页
   ·孢粉类型分组第33-34页
   ·孢粉沉积率证据第34-36页
   ·孢粉沉积率变化特征第36-39页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第39-46页
   ·孢粉沉积率变化曲线可能表明约2.6 MaB.P.南海海平面下降和季风增强第39-43页
     ·约2.6MaB.P.北半球冰盖形成和南海海平面下降第39-42页
     ·季风增强的证据第42-43页
   ·孢粉沉积率与1143 站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对比结果第43-44页
   ·频谱周期分析第44-46页
第六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60页
附录 1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川农业资源及产业结构调整分析研究
下一篇:信用卡诈骗罪探析